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独特的闽南建筑—大厝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独特的闽南建筑—大厝
来源:开闽文化
大厝
闽南大厝以“官式大厝”为主,故又名“皇宫起”。在不少地区,又名“红砖厝”。它形似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
典型的三开间
典型的五开间
古厝的正门一般都设在三开间或者五开间的正中,进出一般都是正门。所以在客人来访时古厝的规格可以间接反应屋主人财力的大小。
古厝一般为一层,有的将榉头或上(下)落的边房(角间)做成二层的楼房,称“角脚楼”,或者后落建成两层的“后楼”(也有称梳妆楼)。
一个古厝其实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古厝精美与否,其实体现在正立面。正立面又分为镜面壁和塌寿,它们由一个个专有构建名称组成,应用了从砖雕、石雕、木雕到灰塑等技艺,集书法、彩绘、典故、吉祥于一身。
大厝中的木雕
在大门入口处内凹一个或是两个步架的空间,闽南将此凹形空间称为“凹寿”、“塌寿”,还有写作"塌秀"的(方言的发音多也容易引起困扰)。塌寿有两种做法:
一是“孤塌”,入口处内凹一次。
一是“双塌”,传统做法是在孤塌的基础上,在大门处再内凹一次,形成凸字形空间。双塌正中为大门,两侧设边门(称左右阁门)。
典型的孤塌
典型的双塌
大埕周围建围墙,以区隔埕与外界,称做埕围或墙街。埕围低矮,以石头、砖瓦筑成栅栏或镂空窗,使下落正面一览无余。墙围正对大门处增高做照壁,以挡煞气。通常还在照壁上画八卦或者福字。墙街上设门,称做墙街门,一般设在左右两侧,也有单边设门。简单的只留门道,门框也不设。若设置双倒水(悬山)、四倒水(歇山)的屋顶,则称做门路亭。
在闽南习俗中,对修建房屋有很多讲究,地势坐向便是其中之一,厝的中轴线必须落在“龙”身上,因而延伸出许多跟龙有关的建筑名词、风水和活动。比如大厝东西两侧增建的纵向建筑称护龙;把大厝门口埕左端,建成两层的“埕头楼”,称“出龙”(左青龙嘛,来祈求兴旺发达),这种做法到现在也屡见不鲜。
一锤一刀、一砖一瓦浓缩在一座座民居之中。而其背后所蕴藏的家族传承,几代人奋斗生活的点滴,甚至梳妆楼后凄美的爱情故事,都像一部部电影片段,那透着温暖的红砖,那桀骜翘起的燕尾脊,孜孜不倦地诉说着沧海桑田。好想有穿越古今的能力,去回到那个年代,去见证一个个传奇,去回味时光留给我们的不灭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