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悉达多》:人生的所有经历,都是成全。
(2024-10-24 10:16:02)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悉达多》:人生的所有经历,都是成全。
原创 老陈书旅 老陈的读书角落
《悉达多》是一本充满哲理的经典著作,它描绘了主人公悉达多在人生道路上不断经历、寻找自我、追寻解脱的过程。
正如书中所示,悉达多的每一段经历,无论是苦难还是喜悦,都在成全他的觉醒。
回归尘世,他看破了欲望与财富的虚幻;
在河边,他从自然中倾听到了自我的声音;
当儿子弃他而去时,他从痛苦中学会了放手。
人生中的每一次经历,不论顺境或逆境,都是为了成就更完整的自我。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01
欲望与财富:在尘世中迷失与觉醒
悉达多在听完佛陀的宣法之后,他知道教义无法带给他解脱,决定离开苦修生活。
他决定拜自己为师,决定亲自踏入尘世,体验生活中的欲望、财富与爱情。
他凭着自己俊俏的容颜跟才识,很快得到了名妓迦摩罗的青睐,通过她的引荐在一个富商手下做客卿,很快他便成了合伙人,最后也家财万贯。
在生活这个“游戏”越来越顺的时候,他逐渐迷失在了赌博,奢华跟情爱上。
他不再觉得自己睿智、高人一等,他变得跟愚钝的普通人一样。
而当他觉得自己要在酒色财气中腐烂的时候,他梦到了一只金色知更鸟死了,他知道富商悉达多的身份要结束了。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只有经历痛苦与欢愉,人才能更完整地理解生命。”
悉达多在尘世的浮沉中,逐渐认识到财富和权力的虚无,更好地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他通过生活找到了更完整的自我,他理解了普通人生活里的智慧。
悉达多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全”不是顺应欲望,也不是完全排斥欲望,而是在体验欲望之后,能够看清其背后的虚无与无常。
所谓成全,是在喧嚣过后依然能够听见内心的声音,是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最终成全一个更完整的自己。
真正的成全,是在放下与执着之间找到自己的答案。
02
河流之声:倾听自然中的自我声音
悉达多从放弃了他所有的财富,重新来到渡口。
他还是一个苦修僧人的时候,就是在这里被一个船夫送到这尘世里。
如今他需要远离尘世,他还是遇上了之前的船夫。
悉达多之前欠船夫一次渡船的报酬,这次也一样,他没有钱。
他把身上那套唯美的衣服作为报酬给了船夫,并留在穿上跟船夫和河流学习倾听。
船夫和河流都善于倾听,他们听完悉达多诉说自己的生平,都接纳了他。
生活其实就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它不断地推着我们向前。
要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学会倾听生活这条“河流”传递给我们的声音、告诉我们的道理。
倾听不仅是一种接受的姿态,更是一种理解和觉悟的过程。
悉达多知道,河流接受了他,成全了他。
成全并不是对生活中的任何部分的排斥,也不是对过去的完全否定。
成全意味着我们能够在自然与生活的旋律中,找到自己独特的节奏与步调。
真正的成全,是在生命的流转中,学会与一切和解,与自我圆融。
03
放手与成全:从亲情中感悟自由
悉达多的第三次觉醒来自于儿子的离开。
面对儿子决绝地抛弃自己,悉达多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当儿子离他而去的第一天,他以害怕儿子一人无法穿越森林为由想着再见儿子一面。
而过了一段时间后,他的思念无法压抑,又独自进城找儿子。
但他好像跟儿子的缘分已经尽了,他们并没有再相遇。
在那个晚上,他终于明白:“试图用爱和执着去占有另一个人的做法,恰恰是最深的束缚。”
这一刻,他意识到,即便是对至亲之人的爱,也不能成为束缚对方自由的理由。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亲人和爱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期待去生活,但这种控制却往往让彼此陷入痛苦。
悉达多希望儿子不要经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希望他能跟自己一起生活。
但儿子没有悉达多的经历,怎么会认同悉达多的“道理”呢?
正如悉达多所悟:“智慧无法言传。”
放手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成全。
它意味着我们能够理解并尊重每个人独立的成长过程,甚至当我们最爱的人选择远离时,我们依然可以坦然接受。
成全,是爱中最伟大的形式,是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自由的智慧。
真正的成全,是在爱与执着中找到放手的勇气,给彼此自由,给自己平静。
写在最后
悉达多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是成全的过程。
无论是面对欲望、倾听自然,还是在亲情中学会放手,所有的经历最终都引导我们走向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成全不仅仅是自我超越,更是对生活万象的理解与包容。
它教会我们,在放下执念的同时,也能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每个人的觉醒之路不同,但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地:内心的圆满与平衡。
成全,是在经历一切后,依然能够与生活和解,与自己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