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王羲之仅存的一幅真迹,差点跟皇帝陪葬,如今是“国之重宝”!

(2024-10-04 19:52:50)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王羲之仅存的一幅真迹,差点跟皇帝陪葬,如今是“国之重宝”!




原创 寒雪 书法功课

自古以来在书法学习中存在一个源自《易经》的普遍认可的准则:“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这句话强调了在书法取法过程中,选择高标准的重要性。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王羲之仅存的一幅真迹,差点跟皇帝陪葬,如今是“国之重宝”!

因此,“魏晋笔法”一直被奉为至高无上的典范,而提到魏晋书法,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两位大家——王羲之与王献之。

尽管无数人渴望一睹他们的真迹,却因为历史的种种原因,王羲之更是没有留下任何墨迹,这给后人学习和理解他们的用笔方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王羲之仅存的一幅真迹,差点跟皇帝陪葬,如今是“国之重宝”!

说到对魏晋笔法的理解,就不得不提《万岁通天帖》。这个法帖的来历非常有趣。

据记载,梁武帝时期就开始搜集王羲之法帖,到了盛唐时期,法帖数量已经颇为丰富。在唐代武则天时期,王方庆献上了他的家族——王羲之家族28位书法家的十卷法帖。对此武则天大加赞赏,并下令将这些法帖复制。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王羲之仅存的一幅真迹,差点跟皇帝陪葬,如今是“国之重宝”!

复制的过程采用了当时极为精良的技术——“并行线拓”,使得这些法帖的复制品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这些摹本后来经过了众多书法名家的鉴定,最终武则天决定将原作归还给王方庆,而将摹本珍藏于宫廷内府。这批法帖由此得名“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帖》为何能成为我们窥见晋人笔法的重要窗口呢?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王羲之仅存的一幅真迹,差点跟皇帝陪葬,如今是“国之重宝”!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大书法理论家——张彦远。他认为此帖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为墨迹本,字字精致清晰,有墨色的变化。

这意味着临摹时不仅可以体会到毛笔的运动轨迹,还能深刻感受到用笔的方法和技巧。因此,临摹此帖无疑对理解和学习魏晋笔法有着极大的帮助。

进一步来说,《万岁通天帖》的重要性还在于它的书法史意义。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王羲之仅存的一幅真迹,差点跟皇帝陪葬,如今是“国之重宝”!

《万岁通天帖》虽然经历了两次火灾,仅剩七位作者的10件作品,但仍然被视为存世最伟大的法帖之一。

它不仅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笔法和风格,还展示了王、谢两大家族的书写特点,为研究魏晋书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王羲之仅存的一幅真迹,差点跟皇帝陪葬,如今是“国之重宝”!

从专业角度来讲,它是连接魏晋书法世界与现代研究者的重要桥梁,对于理解和研究魏晋书法的风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王羲之仅存的一幅真迹,差点跟皇帝陪葬,如今是“国之重宝”!

尽管我们无法直接接触到王羲之等人的真迹,但通过《万岁通天帖》这样的珍贵法帖,我们仍能在千年之后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书法魅力。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王羲之仅存的一幅真迹,差点跟皇帝陪葬,如今是“国之重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