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2024-09-17 16:17:53)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浅析日本书道





原创 拾美书画 拾美书画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远渡重洋,一起来感受下日本的书法文化。

 ‌     日本的书法被称为“书道”(しょどう)。‌日本书道的名称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它起源于中国,最初被称为“书法”,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体系,最终在平安时代末期出现了“书道”这一术语。

‌一、起源与影响‌:日本书道起源于中国,特别是受到唐代书法的影响。遣唐使的学习和佛教的传播将中国的书法艺术带到了日本,为日本书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名称演变‌:在日本,书法的称呼经历了从“书法”到“书道”的转变。这一变化反映了日本书法从模仿到独立发展的过程,也体现了日本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吸收、消化和再创造。

三、独特性‌:日本书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体系,包括汉字书法和假名书法等分支。假名书法是日本书道的一大特色,它基于日本的假名字符系统,展现了日本书法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1、 假名书法是日本书法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平假名和片假名。与汉字相比,假名的美感在于其柔和、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字形。假名的使用,尤其是在平安时代以后,使得日本书法在表现上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2.正面黑字在日本书法中尤为明显。正面黑字的特点是「黑多白少」,即笔划很粗,留白很少。日本江户时期的书法风格受到古代商家希望招牌醒目的需求影响,形成了「黑多白少」的特征。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招牌字上,还影响了汉字设计,使得日本的书法在视觉上更加密集和饱满。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总的来说,日本书法正面黑字的特点是笔划粗重,留白较少,这种风格不仅是为了视觉上的醒目,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是日本江户时期书法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

四、书体分类:

1、日本汉字书体特点主要包括音读和训读的读音方式、保留部分古汉字形态、使用繁体字、创造独特的和制汉字、多样化的字体风格、竖排书写习惯以及较低的简化程度。‌(音读和训读‌:汉字传入日本后,部分汉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音读和训读两种方式。音读近似汉字的原始读音,而训读则是用日语原有的词汇去读汉字。)
‌书写形态‌:日本汉字在书写上保留了部分古汉字的形态,有些字在中国大陆已经简化,而日本仍然使用繁体字。(在中国软笔书法的呈现也是繁体字为主)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2、日本书法近代诗文体,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受到中国北朝碑版和篆隶书的影响,在明治时期,中国北朝碑版和篆隶书进入日本,给日本书法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貌。这种影响不仅丰富了日本书法的风格,也使其在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发展‌(此书体极具个性,只欣赏不发言)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3.日本书法中的单一字(大字書)

是指以单个汉字为主题的书法创作形式。‌这种形式在日本书法中独树一帜,与中国的书法传统有所不同。在日本书法中,单一字的创作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贫”、“花”、“爱”、“母”、“孝”、“足”、“狼”、“心”等字,这些字被反复书写,以此为基础进行书法创作。这种形式的书法创作不仅展示了艺术家对单个汉字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表达,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书法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大字書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达书写者对墨色“浓淡干湿焦”五色的丰富变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4、日本书法篆刻,其艺术风格上受到中国书法篆刻的影响,但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整体篆法不甚规整,线条较为厚重,这种风格在日本江户时期的招牌字中尤为明显,表现为“黑多白少”,即笔划较粗,留白较少,使得字体看起来圆润饱满,寓意福气‌。在技术上可能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性,这与日本的立体书制作技术有关。(大多数材料以木板为主)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浅析日本书道

      从展馆的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日本的书法教育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从小学开始,日本的学生就会接受书法教育,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毛笔、墨水、纸张等书写工具,以及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技巧。高中生可以自行选择,没有硬性规定学习书法。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艺术在人心,人人都是艺术的呈现者”。

     我们抛开历史,今日只谈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