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不用求真,唯须息见I僧璨《信心铭》(4)

(2024-08-31 14:26:37)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I 僧璨《信心铭》(4)




原创 静心去l龙雪 神秘园奇遇记
 
   《信心铭》如下: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往,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某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译文:

   回到根部就是找到那个意义,而去追求那个表面的现象就是错过了根源。

    在内在醒悟的那个片刻,你就超越了外表的现象和空。看起来在空的世界里发生的改变,我们之所有称之为真实的,那只是因为我们的无知。不需要去寻找真理,只要停止去持有意见。

   不要停留在二分性的状态,要小心避免这种追求。如果有一点点这个和那个,正确和错误,心神就会丧失在混论之中。虽然所有的二分性都来自那个“一”,但是你也不能够执着于那个“一”。当头脑不受扰乱地存在于道里面,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在冒犯它,它就停止以旧有的方式存在。当没有去分别的思想升起,旧有的头脑就停止存在。

   -----禅师

    生命的意义?在出生之前是没有我的存在的,在我死之后,也是没有我的存在。在广袤的宇宙中,个体如尘埃,没想到如此,心中总不绝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每每和友人谈及此类话题,友人都是抱头逃跑,痛苦莫名:这种问题先贤圣人都研究了几千年了,还没研究出来,我怎么可能会知道!随机便逃之夭夭。

    好吧,不如读经去。盛夏酷暑,突发奇想,步入看禅宗经典,首先闪过的《信心铭》,终究还是喜欢它的言辞优美。看看禅师说人生的意义: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禅师说回到根部就是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归根得旨,而最求表象就是错过了生命的意义。

    江河与大海处,都会有个入海口,经常会看到有浮萍飘过,从江河,汇入大海。无根的浮萍,随波而流----归根得旨,人的根部是什么?

    落叶归根,家乡是根?父母是根?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是根?抑或是银行的存款是根?夫妻伴侣是根?如果这些是正确答案,也不至于像友人说的:几千年了都研究不清楚的问题!这些都是属于表象,如禅师所说----随照失宗。

     那些随着时间,随着生命会消失的,又怎么能成为根?根是属于那个不生不灭的存在---去除表象,转向内在。

    当转向内在的时候,就是内在醒悟的时候---须臾返照。当醒悟的那一刻,就会明了,之前所追寻的表象---误以为表象就是根,那完全是属于妄见。

     所以呢,禅师说---不用求真,唯需息见,不要在去追寻表象的那些所谓真理了,把你之前所有的意见都停止-----你之前的那些妄见当然都是错误的。

      当人突然醒悟过来,那简直犹如一个巨大的惊雷般,只要此人不太愚钝,表象的纷扰必会弃之如敝履。想到一个潇洒俊逸的人----李叔同,即弘一法师,或许就是须臾返照。

     读书时,学校里总是教导,寻找真理,教出来学子千千万,真理是什么,也没几个寻找了。寻不着,此路不通,就停止寻找,停止头脑纷繁的思绪,体质这个外在的世界望你的脑袋里填塞的各种东西。

      二见不往,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某守。

     给头脑按下一个停止键。头脑最擅长的是什么,一个二分性的状态,

  好或者坏

  爱或者恨

  喜欢或者不喜欢

  生或者死

  黑或者白

    这种二分性的状态,慎勿追寻,这种非黑即白的选择,会让生命进入混乱之中---有了是或非,心神就乱了。

     《信心铭》开篇: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二分性的选择,属于头脑层面的,只有头脑会选择对错,黑白,爱恨,白天黑夜,枯荣------而这个世界,白天存在,黑夜也存在,花有开的时候,也会枯萎,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为什么要做选择,只喜欢白天,或者只喜欢黑夜呢?

     当做选择,头脑就进入,头脑一进入,有开始卷入外在的世界里,头脑无法止息,就无法回到根部。

    根部---世间万物,存在于世,无不有它自己生命的蓝图,花草树木,风雨雷电,或者是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使命。一个人的根部就是回到人的根本-----去完成这个存在赋予你的使命。

    找到存在赋予你的使命,就是回到根部。
 
     二由一有,一亦某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二分性是由一生出来的,不执著与二分性的某一面,但是同时,也不可以执着于“一”。

      当头脑里没有任何东西升起,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可以冒犯到你。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很不可思议的情形,在菜市场,陌生人会因为一件极小的事情,吵架。

     在我住的小镇,70岁以上的妇女,会被称为阿婆,而50到70的妇女---一般大家称为阿姨。有一次在菜市场,一个外地的人买东西,喊一位,50多的妇女为阿婆,当下那位妇女就双手叉腰,瞪大眼睛,惊天动地的喊出来:‘你叫我什么!你叫我我阿婆,你年纪都比我大,你叫我阿婆!”

    当时我在一旁吃早餐,被那位妇女气若洪钟的声音惊呆了,估计那位喊她阿婆的女人也惊呆了。事情还未完结,那位妇女还招呼了一群人过来,气愤的数落那个喊她阿婆的外地人---足足用超大嗓门数落了半个小时。我一边吃着粉汤,一边看着,大为惊叹。那个外地人一开始还争辩几句,后来发现对方不仅嗓门巨大,而且人多势众,除了洗耳恭听之外,也无他法。

    回家后,和阿荒说到此事---说因为一个称呼,菜市场差点打起来。阿荒鄙夷的看着我:“这有什么,我们那里的菜市场,发生过一起案子,一个市场管理员去找猪肉摊的老板收管理费,就说了句不好听的话,猪肉老板一刀就把把人结果了。后来逃之夭夭,现在还没有捉到!”

    这下子轮到我目瞪口呆了。世间事,真奇怪,一句话,一个称呼,对人影响如此之大。

    若是那些人能做到“一心不生”,大概就“万法无咎”了。做到一心不生谈何容易,一心不生,头脑不受纷扰----想起寒山问拾得:

    昔日寒山问拾德曰: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骂我,骗我,如何处置呼?"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可理他,在待几年,你且看他。”

     少是看寒山拾得,想,哇,了不起!可确然做不到,他人骂我,我是要骂回去的----自然,便有是非了!

    年纪渐长,对骂我之人也做不到敬他,但是不理他倒是慢慢学了一些----而且堪称人生最重要的领悟之一----远离那些厌恶的小人。

    不陷于是非之中,头脑才会停止纷争,若是永无宁日,怎会有清净之时?

    有人辱骂你,就好比有人朝你扔一堆臭气熏天的东西的过来,你若回应,就是接受那堆臭气熏天的东西;若是不回应,不搭理,他不过是自己在表演罢了。

     -----这就是静心,往根部看,往自己里面看。找到自己内在的种子----种子即存在给予你的蓝图,去完成存在赋予你的使命。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头脑的停止----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这么说来,生命的意义应当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拿到的蓝图都是不一样的,故此,这个人世间才如此多彩!想来那些觉得人生无意义的人,都是没有没有找到存在赋予他的蓝图,那怎么办呢?

    禅师大喝:静心去!!!

我们来的时候两手空空,

走的时候也两手空空,

没什么可以失去的,

我们只有一点时间可以玩乐,

唱一首优美的歌,

然后生命就到头了,

每一刻都弥足珍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