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当佛陀遇见达尔文:揭秘修行的真正意义

(2024-08-31 11:27:00)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当佛陀遇见达尔文:揭秘修行的真正意义




原创 初晨子爱阅读 初晨子谭

你好!我是与你同行的初晨子。

先说本文观点:修行不光是和尚、道士的事,而是每一个人必须做的事,而且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这是你不得不做的事。

首先声明一点,我讲的不是佛学本身,更不是生物学严谨的论述,而是佛学思想和生物学观点对我产生启发后的一点感悟。

为什么修行成了每个人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从佛学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为了解脱。为什么要解脱呢?因为我们活在‘苦’的世界里。苦的巴利语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不满足”。

这话怎么说呢?我们跳出佛学,用今天的生物学思维来解释,你会发现佛学讲的确是真的。

我们经常在玄幻小说中听到一句话,修行是一件“逆天”的事。这话怎么说呢?其实我们可以把“天”看作是“自然选择”,更通俗地说,设计出一切自然演化的这套程序就是自然选择。

所以与其说修行是在“逆天”不如说修行就是在与自然选择对抗。这里你也许很奇怪,为什么要与自然选择“对抗”?因为自然选择的本质是让你的基因存续,而不是让你完美,让你生活得更好,更不是为了让你求真。

因为不完满,所以我们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痛苦。从佛学的角度来看,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借助这具肉身修行,最终使得自己涅槃圆满。

我们为什么会有缺陷呢?因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不得不采用“节俭原则”,也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让你的基因得到存续。这正好也说明,你的存续正是你不完美的原因。

在生物学中有许多这样的例证可以说明这点。比如:你知道男生为什么会长乳头吗?

按道理男生的乳头没什么用啊!这是因为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所有人的身体都按照相同的蓝图设计,刚开始生长的时候还分不出男女。到了一定的时候,性别基因才开始决定胚胎发育成男孩还是女孩。因为人最初是按“节俭原则”设计的,所以一开始都是按照相同的方式发育,所以男孩也会长出乳头,尽管男生不需要用乳头来喂奶。

看吧!自然选择也会“偷懒”,设计男女两个模型太麻烦了,只要在后期区分男女的时候,提前设置一个变性基因就可以了。它可不管你生活得好不好,开不开心,它的设计只是为了让基因存续而已!

自然选择之所以采用“节俭原则”,是根据我们生存的环境决定的。例如他会根据:资源有限、生存竞争、繁殖优势、适应性的代价等条件来决定。

你不妨可以想象一下,大自然就像一个超市,里面的商品(食物、空间等)是有限的,所有生物都要去这个超市购物。但是每个人(生物)的钱(能量和资源)也是有限的。

那些能精打细算、用最少的钱买到必需品的顾客(生物),就能省下钱来买更多东西,甚至还有余钱生儿育女。这样的顾客(生物)就能在超市(自然环境)中活得更好,生更多的孩子。

简单说,就是“省力又省心”的生物,更容易在自然界中活下来并且繁衍后代。这就是为什么自然选择喜欢“节俭原则”。

可是被这样设计出来的我们必然会有缺陷,而且过去我们在基因中储存的那些优势,在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了。我们进化的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环境的变化了,而且当年为了生存而被打上的基因烙印,在今天已经是一种戕害,成了我们生存的阻碍,使我们不得不去弥补这个缺陷,否则我们只会在“苦”中永远徘徊。

自然选择为了让基因传递下去,只要一切有利于这件事的行为就被鼓励,不利的就在进化的过程中以死亡的代价被抛弃掉。

比如我们大脑的一些设定,其实只不过是为了诱导我们而已?它通过这样一些设定,把我们的行为给框定得死死的。 

第一、如果完成吃饭、恋爱这些能对生存繁衍有益的事情,大脑就奖励多巴胺,我们就能体验到快乐。 

第二、这个快乐极其短暂,做完很快乐,但是快感转瞬即逝,马上又想去做,又想要更多。 

第三、我们只关注目标实现所带来的快乐,但完全没有注意到快乐的消退有多迅速。 

这就让我们陷入周而复始的不满足,不断地去做自然选择想让我们做的事情。当然了,对于基因传播来说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对于个人呢?这是多么的可悲啊。

不满足就是“苦”,短暂的快乐之后是更多的需求,可是欲望就像一个无底洞,永远也得不到满足,只会让我们更苦,但我们对此却没有足够的认知。

尤其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很多商业设计的原理,就是充分利用我们的这些弱点,无限放大我们的欲望,表面上看着社会是繁荣了,但实际上我们却越来越得不到满足。 

快乐是如此短暂,但我们居然还要乐此不疲地去追寻它。这已经让非常多的人,备受折磨,痛苦不堪。比如说: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精神疾病正在快速蔓延,已经对许多人造成了诸多戕害。

而这一切最初的“元凶”实际上就是“自然选择”,虽然佛陀并不了解今天的这些生物学知识,因此并不能用今天的语言来解释这些,但是他在觉悟之后,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洞察到这个本质了。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佛法当中,总的说来就是两个字:“觉悟”。

觉悟的过程就是修行,具体该如何修行呢?佛陀讲了八万四千法门,佛经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随便哪一种只要你愿意认真践行,都可以让你有巨大的收获。

我在这篇《佛学应用指南:将佛法融入生活的秘诀》中提到了一些适合我们普通人的具体实践办法,你可以参考一二。

写在最后:

所有的宗教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极度拔高以致神圣,一个是极度降低以致庸俗。拔高,才显得它神圣。在佛教上有一句话叫:“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降低,庸俗化有一个效果,即广泛的弥散。因此,佛教在中国世俗化的弥散,导致佛教高端思想常常不被理解,甚至总被误解。

我们现代人想要了解佛学,就应该去除宗教的神秘主义色彩,以科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佛学思想,从而打开人类认知的真相。

当我们可以不再把佛陀当做神灵,而是看作一个很早就顿悟了的哲学家,也就能够把佛教当中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形式化的、舍本求末的东西给统统剔除掉,直接学习佛陀的学问。而且借助今天的科学思想,我们可以比那些古人学习得更好,更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