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单字高清|杜牧传世经典《张好好诗》(下)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单字高清 | 杜牧传世经典《张好好诗》(下)
来源:中国书法网
《張好好詩》卷是杜牧傳世的唯一墨跡,行書,大和八年(公元834年)書。此卷書寫於麻箋上,高28.2釐米,寬162釐米,總46行,322字。
作為唐人書法經典墨跡珍品,其真跡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由卷首、卷尾宋至清人
的題籤、題跋、印章可以看出,曾經歷了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代項子京、張孝思,清代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後經張伯駒收藏,是傳承有緒的。
當代關注和研究《張好好詩》者,如:徐邦達先生首先從其所用紙、筆的性能,
用筆方法等方面,認定這確是唐人風格。又論及用筆的轉側之法,近似孫過庭的
《書譜序》。楊仁愷先生則以嚴謹的態度,以宣和裱的特點及宋徽宗趙佶御題為證,認定是一件流傳有緒的晚唐巨跡。
《張好好詩》墨跡筆力雄健、字法跌宕、氣勢連綿,可以感受到杜牧書法的美是多方面的。杜牧書法別具風格,這與其政治軍事主張,詩文寫作思想有著直接關係。正如《宣和書譜》所評價:“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
单字高清 | 杜牧传世经典《张好好诗》(上)
单字高清
释文:
张好好诗并序。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藉中。后一岁,公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藉中。后二年,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又二岁,余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高阁倚天半,晴江连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暎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下垂袖,一声离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引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以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小(此字点去)谢楼树,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尘土,罇前且欢娱。飘然集仙客(著作任集贤校理),讽赋期相如。聘之碧玉佩,载以紫云车。洞闲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阳重相见,绰绰为当炉。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偶。口口口(洒尽满)襟泪,短章聊口口(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