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金刚经》:为什么修行者仅仅只受持四句偈,就能获得无为的福德?

(2024-08-30 15:21:54)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金刚经》:为什么修行者仅仅只受持四句偈,就能获得无为的福德?




原创 坤坤笔记 坤坤笔记
 
温馨提示:今天的次条里面接了广告,如果涉及到钱财方面交易,请阅读文章的朋友慎重决定。相信阅读文章的朋友都有智慧,有自己的判断力。

《金刚经》的第一分介绍了佛陀这次说法的缘起,在第二分中须菩提提出了两个问题,从第三分开始,佛陀围绕须菩提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回答。

第三分至第十分,佛陀依次讲了通过布施修行来让心安住,以及破除妄相,得见如来等内容。主要是引导修行者通过修行来破除“我执”和“法执”。这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能降伏其心。

上一篇文章聊了佛陀以自己为例子,来告诉修行者只有破除我执、破除法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篇文章聊聊第十一分——无为福胜。佛陀告诉修行者受持《金刚经》,体悟般若无住真理,就是无为的福德,是出世无漏的善法功德。

按照世俗的心理和世俗的观念,多做善事就会多增福德,少做善事就会少增福德,佛陀说这没有错,但是这只是一种有为、有相的福德,是一种着相的福德,因此获得的果报也是有漏的。

要想获得无为的福德,获得无漏的果报,修行者需要进行法布施,需要受持《金刚经》。

为什么受持《金刚经》,进行法布施,能获得无为的福德呢?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先来看看这一分的经文原文: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金刚经》:为什么修行者仅仅只受持四句偈,就能获得无为的福德?

佛陀在这一分的经文开篇问须菩提,像恒河中所有沙数,每一粒沙又成一恒河,这么多的恒河沙数,你认为算不算多呢?

须菩提回答,太多了,佛陀!如果以一粒沙表示一个恒河,恒河尚且无法计数,何况是恒河里的沙数呢?

紧接着佛陀又问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拿了七宝积满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来布施,他们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佛陀!

最后佛陀告诉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对这部《金刚经》能够信受奉持,甚至只是受持四句偈等,能够将经义向他人解说,使别人也对这部经生起无限信仰之心。那么,这个法施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的福德。

在《金刚经》里面,佛陀不断拿七宝布施与法布施做比较。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有聊到,所谓七宝就是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也就是世间珍贵的奇珍异宝,这里用了恒河中所有沙数,来形容所布施的金钱之多。

但即使是这么多的金钱做财布施,仍然不如法布施。为什么?

因为法布施涉及的是智慧度,它是消除众生无明黑暗的根本因,而财布施只能让众生得到暂时的满足,最多只能让众生在今生中吃得饱、穿得暖,而无法断掉众生生生世世的无明。

所以佛陀告诉修行者,要以法施于人,这样会胜过财布施。因为财布施有尽,而法布施无穷;财布施有相,而法布施无形;财布施有为,有增有减,而法布施乃无为法,无增无减。

为什么佛陀说仅仅只受持四句偈,就能获得无为的福德呢?

因为受持四句偈,就能空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能得见清净法身佛。

所谓法身是佛的真实体现,代表了佛的究竟真理和宇宙的本质,是超越形相的绝对真理。

从清净心开始修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并做无数的善行,修行者通过这些行为来不断培养自己的道德、精神和智慧就能感受到佛法的纯净和完美,就能得见报身佛。

所谓报身是佛为了自己和修行的众生所显现的身体,是修行者通过无量功德和智慧所显现的。

法身和报身的结合,就得见应身佛,三身佛都是从受持四句偈的功德而来,所以受持四句偈,其福德胜于财布施。
所谓应身是佛为了教化众生、适应不同众生的根性和需要而显现的身体。它可以是佛在人间的具体化身。比如释迦牟尼佛。

修行者为他人演说四句偈,也可令他人得证三身佛,在自利的同时利他,功德更大。财布施这类有相布施天福不能了生死,而法布施这类见性的福可以成佛道,所以说广施法布施的修行者,所获得的福德果报要远胜于财布施。
这篇文章聊了为什么修行者仅仅只受持四句偈,就能获得无为的福德。下篇文章聊聊具体这些福德都有哪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