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什么是人类?——尼采的人类学批判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什么是人类?——尼采的人类学批判
原创 Xiao 优锐研究所
在尼采的美学中,来自黑格尔的否定和超越,通过被带入一个戏剧行动,将其带到一个更高的共同体存在的救赎层面上,在这个戏剧行动中,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区别被克服了。
对尼采的著作《人性的,太人性的》的评判必须完全不同,这取决于我们是回顾性地、根据随后的著作来看待它,还是前瞻性地、从第一部哲学作品的作者的角度来看待它。当尼采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有一本非同寻常的《音乐精神中悲剧的诞生》(1872年),这是一本推测性的文献学作品,收录在13本文化批评著作中,出版名为《不合时宜的沉思》(1873-76年)。
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尼采从叔本华那里借用了意志和观念之间的巨大区别,他将意志和观念神话为与神狄奥尼索斯和阿波罗相关的对立但互补的美学原则,并分别体现在音乐和雕塑中,它们的共同产物是悲剧。但《悲剧的诞生》同时也是晚期浪漫主义幻想社会哲学的一个标志。它假定了一种艺术实践形式,整个社会都参与其中,个人也参与其中。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尼采的哲学素养,而且展示了非凡的哲学想象力,但在这些作品中,尼采并没有直接地作为一名哲学家,直面哲学的经典问题。他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开始这样做,但也有其他意图,这在某种程度上屏蔽了尼采哲学思想的深度和大胆。
在尼采的美学中,曾经的观众变成了合唱,曾经的演员变成了工具,通过这些工具,上帝被感觉到向所有人展示自己。如果这种情况确实发生在过去,原则上,在瓦格纳歌剧的主持下,这种情况可能会再次发生,被视为悲剧的重生。歌剧创造的神话会被观众内化,对现代男女来说,它将实现古人悲剧的成就。艺术将解散,然后在某种崇高的层面上重建社会的纽带。观众会成为合唱团,然后是庆祝者,然后是一些压倒性的、统一的启示的参与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叔本华和瓦格纳是尼采思想的阿波罗和酒神,他们分别体现了思想和意志,因此,正如悲剧是形式和狂热艺术的产物一样,尼采思想是哲学和歌剧的产物。《不合时宜的沉思》是一个以尼采自己的形象重塑德国文化的蓝图,尼采通过让自己被接受为文化的典范来救赎文化。
《人性的,太人性的》是面对人类物质难以驾驭的道德崇高工程的一种叹息。这是一个幻想破灭的人恶毒的内心反射,是一个疲惫、愤世嫉俗、厌倦和悲观的人可能会给一个对人类更好的东西的希望刚刚破灭的人提供的厌倦、愤世嫉俗、疲惫和悲观的安慰。实际上就是说,对像尼采这样的人来说,他们没有英雄般的希望,认为人类有足够的可塑性,可以通过艺术获得救赎。
我们可以把《人性的,太人性的》这个标题与“人”出现的一系列哲学标题放在一起考虑:约翰·洛克的《关于人类理解的研究》,贝克莱的《关于人类知识原理的研究》,大卫·休谟的《人性论》,穆勒的《人类心灵的分析》。在所有这些著作中,“人”一词的使用是中性的和描述性的:人被表示为理解、拥有知识、拥有思想、本性、性格和行为模式。
这些头衔没有经过评判,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将知识、理解和思想归属于人是一种隐含的赞扬。而《人性的,太人性的》感觉就像是冷嘲热讽。如果这本书是哲学,它就不是分析、调查,而是某种谩骂,在这种谩骂中,人的主题并没有被中立地指定,而是被抨击,甚至可能被鄙视,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是惩罚性的。在《论道德的谱系》(1887年)中——道德词汇转变,“好”是自由精神所称的“坏”的人性化方式。
作为一个哲学家,尼采正是反笛卡尔。笛卡尔所说的关于思想、自我、上帝、知识、确定性、道德、错误和心灵的一切,都是尼采要争辩的,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已经开始争辩,就像艺术家“在他们最受启发的时候”提升到最高精神力量一样虚假。笛卡尔开创了现代哲学,因此,尼采被认为是终结了它。整个《人性的,太人性的》都充斥着哲学上的否认,这种否认从未被写过,当然也从未以我们在文本中强调的持续和无意义的方式被写下来。但这些高光是来自特权历史地位的投射,尼采的整个哲学都是从这个位置暴露出来的,并向那些有后来所有书籍可供参考的人表达出来。
笛卡尔认为:我们清晰明了地掌握的任何想法都是真实的,超越了严肃的问题,能够发现他认为自己已经建立的深刻真理的存在必须能够从完全的认知黑暗中救赎。因此,他利用自己的清晰和明确标准,系统地消除了尽可能多的错误,任何清晰和明确的想法都是正确的。这些真理是知识的基础,有了它们作为我们的基础,我们可以谨慎地构建,对每一个命题只给予其清晰和明确所保证的信心。我们可以完美地控制同意和反对,事实上,这就是思维自由的组成部分。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正如斯宾诺莎以笛卡尔精神所写的那样)“提高理解”,实现有限生命所渴望的最大程度的幸福。很明显,笛卡尔定义的自由与尼采赋予理想读者的自由精神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内容提供 编辑 图片 | Curatorlab
前一篇: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此岸与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