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以楷书《演连珠》为例,看虞世南与欧阳询楷书的区别
原创 秋水长天 怡心斋书法微知识
唐代楷书人才辈出,先有“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以及虞世南,后有史称“楷书四大家”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其中唐代占三个。
虞世南(558年—638年),应该比欧阳询晚出生一年。作为同代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都是初唐时期的重要人物,在书法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他们还有同朝为官的经历,所以在书法风格上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是很自然的。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年轻时就以博学多才著称。在隋朝时期,他曾担任过秘书郎等官职。进入唐朝后,他继续为官,并因其学问和品行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后来又升任至秘书监。
虞世南的书法以楷书最为著名,其风格温润典雅、笔法圆融而不失力度,体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的书法作品中透露出一种儒雅之气,给人以温和而内敛的感觉。在书法理论上,他也有所贡献,提出了“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观点,强调书写时的心态与笔法之间的关系。其
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晋祠铭》,以其工整秀丽、笔力遒劲著称。而虞世南的《演连珠》也是一篇高水平的楷书作品。
《演连珠》是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的一篇名著。陆机生活在公元261年至303年间,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也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传,欧阳询、柳公权也都抄写过这篇文章。
虞世南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学者,他在书法上的造诣颇高,尤其以楷书著称。《演连珠》是虞世南的小楷作品之一,这类作品以其精妙绝伦的笔法和结构而受到历代书法家的高度评价。
虞世南的《演连珠》笔画非常精细,每一笔都显得既有力又流畅,线条清晰而不失柔韧感。在结构布局上,《演连珠》体现了虞世南对于字形比例和空间安排的精准把握,每个字都显得端庄稳重,透露出一种文人的气息,既有唐楷的规范性,又不失个人特色。
欧阳询和虞世南的楷书各有特色,同时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欧阳询楷书的特点:
一是险劲外露,给人以惊奇跳峻、险劲外露的印象,笔画转折处多采用顿折,使得整体风格更加刚健。
二是结构严谨,字形紧凑,笔画之间的间距和比例都极其讲究。
三是笔力雄健,其笔画刚健有力,转折处的处理往往显得更为硬朗。
四是风格独特,欧阳询的楷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书法史上被称为“欧体”。
虞世南楷书的特点:
一是意气平和,给人以意气平和、遒逸内敛的印象,笔画转折处多采用圆转,使得整体风格更加柔和。
二是结构内紧外疏,其结构上通常内紧外疏,字形虽然紧密却不显板滞,给人一种舒适的空间感。
三是笔力柔和中带有刚健,笔画处理相对柔和,但在柔和之中仍不失刚健之气。
四是风格温文尔雅,透露出一种文人的气质。
他们两人都是初唐时期的书法家,受到当时尚法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楷书都具有“瘦硬”的审美特色。尽管他们的风格有所不同,但两人都精通楷书的基本技法,如点画、转折等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们都被视为初唐时期的书法大家,并且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欧阳询的楷书更为刚健险峻,笔画转折处以顿折为主;虞世南的楷书则更显柔和平和,转折处以圆转为主。
欧阳询的字形结构更为紧凑,虞世南的结构则呈现出内紧外疏的特点。
欧阳询的楷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虞世南的楷书则更多地传达了一种内在的和谐美感。
(虞世南小楷《演连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