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唐李邕《李秀碑》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唐 李邕《李秀碑》
来源:文心书社 文心书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句,写这首诗的起因,是因为狂人李白在漫游渝州时,遇到了和他一样狂放的渝州刺史,遭到冷遇,所以毫不客气的作诗回敬。这位渝州刺史,就是李邕。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人,一说江夏人。唐代文学家、大书法家,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李邕的书法在当时已负盛名,对后世影响亦大。唐窦蒙引述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董其昌则称“右军如龙,北海如象”。
李邕自称书碑八百通,但流传至今的只有《李思训碑》、《麓山寺碑》、《李秀碑》等数种。这其中以最为稀见,碑帖善拓,存世绝少。其原因,要从李秀碑的坎坷遭遇说起。
“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间好物不坚牢。”
《李秀碑》原石刻立于唐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李秀为唐代名将李谨行之子,受封为云麾将军,据碑文记载,李秀夫妇葬地亦即碑石所在地为“范阳福禄乡原”,即今北京市南部良乡一带。
隋唐时期范阳县地图
在明清文献记载中,多将“良乡县学”作为此碑出处,可知此碑大概在五代或金元时期,已被作为重要文物迁移至当地公学之中,以供人观摩学习了。《李秀碑》故宫藏本册首有元人俞希鲁龙凤五年(公元1359年)题记,提到“数年前有客自范阳来,尝持此碑见赠,观其字画臃肿不类,叩之,则曰好事者恐岁久漫灭,重加锼剔……”,可知此碑至元时尚未被毁,但是字画已经失真了。
故宫本《李秀碑》 前俞希鲁跋文
文丞相祠堂外观
文丞相祠内 李秀碑原石
文丞相祠内 翁方纲观款石刻局部
在北京法源寺内悯忠祠的外壁,还镶嵌着翁方纲主持翻刻的李秀碑残石数种,可见前代学者对此碑之重视。
北京法源寺
翁方纲手摹《李秀碑》残石
《李秀碑》故宫本
《李秀碑》匡时拍卖 宋拓本
董其昌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包世臣说:“北海如熊,肥而更捷”,都指涉到李邕书法丰满健硕的特色,玩赏此碑,于朱痕翠墨间,不难有所会心。古人得宋刻一纸,珍如拱璧,何况此本名碑存世罕见,且流传有序,名家题跋累累赞誉有加,在明朝已成为“希世珍玩”了。
“云麾将军瘦本为李师训,世多有之。肥本为李秀碑,石已泐,世无全本。此为唐榻,笔法宛然,北海云效我者拙,似我者死,虽赵集贤犹在门外。董其昌观。”
钱大昕题跋
“予访此碑未损本四十年未得,前岁始于蒋氏池上草堂,同榕皋、芝岩诸兄摩挲此本,诧为稀有。兹復从皋假归书斋,展玩旬日,乃知北海妙处全从羲献得来,正不在袭优孟之面目也。嘉庆丁巳四月廿日竹汀居士钱大昕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