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庄子“不道之道”和书法

(2024-08-26 16:46:31)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庄子“不道之道”和书法




原创 子翥 耕读舍

不道之道

     不道之道,说的是那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表达的规律,是需要用实际行动去寻找和体会的。而它又不是玄之又玄的理论。

      一、“咸其自取”

     学书并不难,难在学而不思,不勤,宗而概述,所学的对象,无非都是如此。而且,这些学习之道并非不能理解,也并不是玄之又玄之物,我们把学书法讲得那么的玄奥、隐晦难懂,是不是违背了我们学书法和教书法的初衷呢?思考这个问题,再来看庄子的一个词“咸其自取”,本来万事万物的发生都是自然发生的,也是从其本身产生的,而非神造,想到书法亦是,非神造,那是客观的一种创造,自然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用笔与线条,章法与墨色等等,学书法的人非不能至。往往是稍发力便非常可观,便知一二。深晦难懂,要么是自己没理解,学习方式不对,要么是老师的讲解有问题,或者故意讲得玄奥,让人深怕不知他的“功夫”之深。所以,学书法与学其他也一样,形而上而言,就是学书之道,大同小异而已,如学作文、写诗、弹古琴等无区别。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庄子“不道之道”和书法

      二、“狙公的手法”

     “庄子指出外界的纷扰骚扰,莫不卷入价值的纠葛中,这都是因成见、短视以及褊狭的主观因素造成的。”一切主观的意识只能造成价值的对立。因为积学不深,见识短浅,容易流于外在的片面的以个人为中心的自我认知。从书法角度来讲就是很多人对书法的看法和认知比较浅,还喜欢讨论书法的对错、高低等,喜于争辩,妄言者也极多。最后并无实质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的衡量标准下换个角度思考,对方未必是错的,而我们都好争辩。庄子说“鲲鹏展翅”的思想则刚好能解决一些问题,“鲲”意味着要深蓄厚养,才能转化成“鹏”,而“鹏”的最高境界就是内心的境界,如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养越厚,见识越广,并不会在某些事情上有偏见,书法中的“固执”多数因为为学浅造成的,对道的体会多自然就越来越明朗,自我的私心就会越少。在书法上也是这样,越浅薄越胆大,越敢发表各种看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庄子“不道之道”和书法

     三、技进乎道

     庄子以“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来说明技术到达登峰造极的境界。当技术到达圆熟洗练的程度时,内心又到了聚精会神的境地时,就进乎“道”。说实话,就是技术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得思考形而上层面东西了,得总结其理和规律,使之有高度,不仅仅只在看得见的技术上面花时间。这里面有个问题,以什么标准衡量这个技术到达了登峰造极的高度?还有个问题,如果技术没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是不是得不到“道”,是不是就无从谈“道”。放到书法中来讲,就是书写技巧要高才能表达情感,这种高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学书法,技法是避不开的,总有人讨论书法时,技法很差,就放过去了,直接从书法书写表达情性来谈人生谈理想,这有点不切实际。要么就不讨论书法技法,只讨论境界。从技进乎道庄子给的变法是“隐机”、“心斋”和“坐忘”,这三种境界有点难度,需要细细琢磨。主要是学书法时,既要技法高超,又要对心有所修炼,对人生、对世界有合乎理的看法。书法人不读书,没文化在很多地方都有明显的表现,也是很多外界人看不起的原因之一。由写字本体上升到对书法的审美理解、人文精神的深度挖掘、思想境界的高度和情感表达等的关注,这本来就是一种技进乎道的表现。

      在众多的场合中,我们依然长时间的讨论笔法、结体、墨法等笔墨“形而下”的内容,稍显单薄又有点腻,直至无趣,而稍借书论来论道,也略显粗糙,也未必是讨论一些悬而未决的话题就显得深不可测。总的来说是技道并进,悠远悠长。

文        胡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