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悉达多茅塞顿开的20句名言:人究其一生就是在找寻自己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悉达多茅塞顿开的20句名言:人究其一生就是在找寻自己
原创 灵魂温度计 灵魂温度计
在尼泊尔境内,曾经有一个由释迦族统治的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是“释迦族的民选首领”,妻子摩耶夫人是拘利国(今尼泊尔鲁班德希区)古都德瓦达哈的一位公主。
传说摩耶夫人怀悉达多的那天晚上,做了四种梦:
一是六牙白象来到胎中,二是她自身飞翔于虚空,三是她登上高山,四是许多人众围绕她顶礼。
“六牙白象入胎”被认为是吉祥的预兆。
按照释迦族的习俗,悉达多的母亲摩耶王后怀孕后,离开迦毗罗卫国,并前往父亲的王国生下孩子。
据说,悉达多是在途中出生的,在蓝毗尼的一个花园里,一棵娑罗树下。
神奇的是,悉达多出生时就已经完全清醒,而且他能够说话,并告诉母亲,他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拯救人类免于苦难。
他站立起来,并向四个方向各走几步,每一步脚下都绽放出莲花。
这个孩子被赐名为悉达多,意思是“已实现目标的人”。
不幸的是,摩耶王后在悉达多出生后的第七天去世了。
随后,悉达多由他母亲的姐姐摩诃波阇波提抚养长大。
悉达多从八岁开始,就在宫殿里接受教育,学习文化和武艺。
他从小就过着富贵舒适的生活。
成年后,专门为他建了春、夏、冬三座宫殿。
据记载,悉达多有三位妻子,其中第一位是耶输陀罗,他们有一个儿子叫罗睺罗。
他在16岁时结婚,和妻子过了大约13年幸福的婚姻生活。
尽管他的生活在别人看来很舒适和豪华,但正因为这样,他对自己和世界的感受和普通人有很大的不同,也因此产生了更多的困惑和不安。
也正是在悉达多外出巡游的机会中,恰遇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深感人间疾苦。
悉达多被他所经历的一切所震撼,决定在半夜违背父亲的意愿离开宫殿,过上流浪苦行僧的生活。
悉达多和他的五个苦行僧一起修行了六年,忍受了极度的饥饿和痛苦。
有一次他在苦行中昏倒了,遇到一位牧羊女,她给了他羊奶,帮助他恢复了体力。
这让他意识到,仅仅依靠苦行是不可能获得解脱的,应该在奢侈生活和自我折磨生活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也许更好。
于是他开始了吃喝玩乐,享受人世间的美好。
五位苦行僧看到他,认为悉达多已经放弃了苦行僧的生活,开始追求欲望,于是离开了他。
此时,悉达多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干活时,他坐在树下冥想的经历。
好在他醒悟了,没有继续被奢靡的生活蒙蔽双眼而沉沦下去。
于是,他决定前往菩提伽耶。
在菩提树下,他铺上了吉祥草,盘腿坐下。
据记载,释迦牟尼在坐下时发誓说:“就算我只剩下皮肤、肌腱、骨头,甚至我的身体都干枯了,我也绝不离开这个地方,除非我达到了彻底的觉悟。”
在第七天的第七个晚上,天刚刚亮,悉达多看着星星,突然领悟了真理。
他理解了三明和四谛的深奥含义,达到了完全的觉悟,成为了佛陀,也就是“觉醒者”。
了解完悉达多的一生,再看看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痛苦,我们每个人因为活着而忍受这些苦难。
我们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我们贪婪的本性让我们不断追求金钱和其他快乐,最终导致更深的痛苦。
然而,悉达多认为痛苦并不是永恒的。
我们可以通过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欲望,放弃那些我们其实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
对悉达多而言,生活的意义在于获得彻底的觉悟,帮助他人摆脱痛苦,成为一个充满善良和无私的人。
那我们的人生意义又是什么呢?
01
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执着。
执着让我们无法接受现实,进而产生痛苦。
当我们对某些事物过于依赖或强烈渴望时,这种执着会导致痛苦,因为一旦这些期望未能实现,或者当我们试图放弃时,就会体验到痛苦。
斯多葛哲学认为:
痛苦产生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欲望和执着,特别是对我们无法控制的事物的执着。当我们对某些事物过于依赖或渴望时,我们会失去内心的平静和幸福,因为我们将自己的情绪和幸福寄托在那些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的事物上。
02
除了你自己之外,不要在任何人身上寻找庇护所。
外部的庇护所是不可靠的,只有通过内心的自我完善和成长,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
尼采曾说过:
不要依附于任何人,即使他是最亲爱的人——每个人都是一座监狱,也是一个休憩之所。
我们不应过分依赖他人来获得安全感和支持。
03
改变永远不会痛苦,只有抵制改变才是痛苦的。
接受变化、适应新情况往往能减轻内心的冲突和不适。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控制的变化,真正的智慧在于接受这些变化,调整我们的态度和反应,从而减少痛苦。
04
不要将自己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进行比较。如果你这样做,你就是在侮辱自己。
叔本华有一句话:
人与人之间在日常交往中最喜欢做的就是证明其他人都不如自己。
每个人都应当追求自我实现,而不是通过与他人比较来寻找价值。比较往往会使人感到焦虑和不满,真正的成长在于自我理解和接纳。
05
成为自己的灯。成为你自己的避难所。
斯多葛学派强调,人应当通过理性和自我掌控来实现内心的宁静,而不是依赖外部世界的变化。
我们应当专注于自己可以控制的事物,而不是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06
不是每个人都会理解你的旅程。没关系。你来这里是为了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理解。
卡尔·荣格在心理学中也强调了个体化过程,即每个人都需要探索和实现自己独特的内在潜力,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
尼采曾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你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而不是被家庭背景、社会期望或他人意见所左右。
有些人在父母的期望下选择了父母认为的“稳定”职业,而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
也许在某一天,你会后悔为什么没按照自己的选择来书写自己的人生。
07
“浊水静则水清”。如果你让烦躁的心安定下来,你的道路也会变得清晰。”
斯多葛哲学家马克·奥勒留斯认为,内心的平静是应对外界困扰的关键。他在《沉思录》中提到,通过控制情绪和保持内心的理性,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08
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拥有什么或你是谁。它完全取决于你的想法。
一个人可能在物质上不富裕,但如果他对生活持积极的态度,感激自己拥有的东西,他可能会感到比一些拥有很多物质财富的人更幸福。
09
自以为聪明的傻瓜其实只是个傻瓜。
知道自己是傻瓜的傻瓜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真正的智慧在于自我反省和对自身知识的局限性的认识。
有句俗话说得好:人要有自知之明。
千万不要让无知把自己陷入恐惧当中。
10
生活就像一本书。有的章节悲伤,有的章节快乐,有的章节激动人心。但如果你不翻过这一页,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章会发生什么。
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挑战时,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如何体验和赋予生活的意义。接受生活的各个阶段是找到意义和成长的重要过程。
11
忘记昨天伤害你的人,但不要忘记每天爱你的人。
人要学会放下,不再对那些伤害自己的人耿耿于怀。而应当珍惜那些在生活中给予我们爱与支持的人,这些人对我们的幸福和成长才是重要的。
12
独自行走比和一群人走错方向要好。
生活的目标不是站在大多数人一边,而是避免陷入疯狂的行列。
比如,一个年轻人决定拒绝跟随同龄人追逐流行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去发展自己的职业,尽管这可能让他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不同,但他依然保持了理智和自我,实现了真正的价值。
13
头脑不是一个存放愤怒、仇恨和嫉妒的垃圾箱。但这是值得保留的宝盒,热爱幸福和甜蜜的回忆。
愤怒、仇恨和嫉妒只会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而珍藏甜蜜回忆则能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
愤怒,如果不加以抑制,对我们的伤害往往比引发愤怒的伤害更大。
14
每个问题都有三种解决方案:接受它、改变它或放弃它。如果你不能接受,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就放弃它。
斯多葛学派认为,我们应该专注于可以控制的事物,对于无法控制的事物,则应接受其自然状态。
既然不可改变,就放弃对问题的过度担忧,专注于自己可以控制的事物。
15
说令人不快的真相比说谎更好。
与其用谎言掩盖事实,不如面对真实的情况,即使这可能引起冲突或不适。真诚和透明被认为是我们与他人建立信任和健康关系的基石。
16
很多人会走进又走出你的生活。但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在你心里留下足迹。
亚里士多德说过:真正的友谊是基于相互的美德和深厚的情感,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
只有那些真正的朋友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陪伴和支持。
17
要停止痛苦,就停止贪婪。贪婪是痛苦的根源。
财富就像海水;喝得越多,就越渴;名声也是如此。
叔本华认为,物质财富和名声无法带来内心的真正满足,反而会激发更多的欲望。
人们欲望的无限扩张是痛苦的根源。
18
努力成就你自己的救赎。不要依赖他人。
真正的成长和自我实现依赖于个人的努力和内在的力量,而不是依赖他人或外部条件。
19
就像一朵美丽的花,色彩缤纷,但没有香气,即使是好的言语,如果不付诸实践,也不会结出果实。
言语和理论虽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际的实践,它们就无法产生真正的效果。
举个例子,假设你学会了如何骑自行车的理论知识,比如知道要保持平衡、转动把手等,但如果你只是看书或听讲解,而不亲自骑一骑,是很难真正学会骑车的。
只有在实际骑行的过程中,你才能体会到如何调整重心、如何应对不同的路况,甚至可能会发现理论中没提到的细节。
如果你只看食谱,知道需要哪些材料和步骤,但如果你不亲自去厨房操作,可能就会对如何控制火候、调味等还是掌控不了。
实践过程中,你就会不断试错、调整,逐渐掌握这些技巧,最后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20
看到别人的过错很容易,看到自己的过错却很难。一个人显露出别人的过失,就像风中扬扬的糠秕,而一个人却隐藏自己的过失,就像狡猾的赌徒隐藏他的骰子一样。
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往往会忽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而无限放大别人的错误。
我们经常看到在团队合作中,某些成员可能会指责其他同事的不专业,而忽略自己同样也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