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金句赏析——名人点赞集之“述形似”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金句赏析——名人点赞集之“述形似”
原创 墨以载道 墨以载道
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
——怀素《自叙帖》
要论中国书法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两位僧人,除了智永之外,那一定就是怀素了。如果说智永是性格沉稳、苦心孤诣,传承自己先辈的笔墨,为后世树立了楷模;那么怀素则是个性鲜明、张狂不羁,不仅赢得了当时一众名人的追捧,也用舞动的线条书写出传世的极品。后者的代表作,正是“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
在书法上,《自叙帖》自始至终以中锋用笔,笔画细瘦,如锥画沙。线条极度灵动多姿,纵横高低,节奏多变。越是写到后面,笔法越来越奔放夸张。全篇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为中国古代狂草的代表。
在内容上,《自叙帖》讲述了怀素学书有成之后,为了开阔眼界、获得世人的认可,从长沙向西游历,拜谒多位当世名公,并得到他们的赏识的故事。前半部分讲述自己成长和游历的经过,后半部分则罗列了众位名士对自己书法的评价。这些评价,大多以诗句的形式出现,细细读来,都极具文学美感。这每一句诗,都值得认真品味一番,堪称一部《名人点赞集》。
其中,最开始列出的是张礼部等四人的诗。这几句都是七言对句,其大意是:对于本人(怀素)书法的形态,他们有着一些贴切的比喻。张礼部说:“像是快速游走的灵蛇马上要钻到座位上来了,又像旋风裹挟着急雨声音响彻整个屋子。”卢员外说:“开始时如透着薄薄的烟雾看老松树,又如万仞之高的山峰向上耸立。”王永州邕说:“似天气寒冷时猿猴饮水牵动枯藤,又似威武雄壮的大汉舞动兵器。”朱处士遥说:“笔下只见到闪电一般流动,字写完若盘曲的蛟龙就要飞腾而出一样让人惊骇。”
虺(hu):传说中的一种毒蛇;澹(dàn):原意是水波纡缓的样子,笔者认为这里是“淡”的通假字,有模糊、遮挡的意思;仞(rèn):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这四句诗都非常古雅有韵味,将怀素书法的特点用非常形象的事物描绘出来,十分贴切。与孙过庭《书谱》中,“观夫悬针垂露之异”那一段有异曲同工之妙。
附《自叙帖》原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其後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总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许御史瑝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後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