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2024-08-01 19:57:01)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来源:文翰堂

《诸上座帖》是宋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

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似道,明代递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至清末流出宫外,为张伯驹先生所得,后捐献给国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结构

《诸上座帖》的单个字形,大多是一种“辐射式”的结构,中间收紧,长笔四展。字形的欹侧变化丰富,不受传统笔法结构的羁束,相同的字千变万化。多用逆笔,取逆势,顿挫感强烈。

1.长笔四展的“辐射"  

虽然是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但每个字的中间似乎都有一个圆心。有些字笔画故意缩短上收,“展蹙" 对比明显,长笔短画,多姿多态。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2.相同的字千变万化 

七组“执着" ,用笔轻重徐疾枯润相间,结体纵横圆转,欹侧取势,大小错落。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3.多用逆笔,取逆势

表现为三种方式:一是逆起;二是逆接;三是顿挫。

“逆起”的单字有很多,整列突出首字,一字管领数字也是《诸上座帖》的一大特点,如“执着什么为”“谛著些子精”“复执著理”等。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执着什么为”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谛著些子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复执著理”

“逆接”表现为笔笔另起,与通常的顺带写法迥然不同,如“不”字的左边三点。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不”,左三点均笔笔另起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藉少智”,“智”字穿入上字所留的空白

“顿挫”,即逆势反复出现,形成顿挫感。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且”,左竖有明显的逆折顿挫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样故”的捺脚,即“战掣”之笔

章法

《诸上座帖》的章法特点,表现为1.虚实相生;2.连断多变;3.错落有致;4.聚散有变;5.穿插出人意料;6.颠倒中求平正;7.对比中形成开阖;8.伸缩变化明显。

1.虚实相生 

通过字形的大小、点画的展蹙或其他方式有意使一行中的某个字或一字中的某一笔显得特别“抢眼”。如“著色执著”的“执”字。有时又将“引带”变实。如“”落始得”三字的连笔的实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著色执著”,“执”字是“句眼”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落始得”,三字的连笔,将虚化实

2.连断多变 

连断处理多变,有时当断而连,有时当连而断。或笔断而意连,或意脉和用笔完全断裂。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祖师”

“祖”字末笔当连而断,笔断意连;

“祖”、“师”二字之间当断而连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方答知”

“方”前缀笔的当连而断,“方”、

“答”、“知”三字之间的当断而连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处”,前缀笔当连而断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山僧”,当断而连

3. 错落有致 

错落有致,具有韵律美。行列无定规,大小无定矩,在摆荡中穿插,于惊险中求稳妥,星罗棋布,出人意料。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么生执若是”

中间恣意摆宕甚至逸出,

首尾两字在同一直线上。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其古圣所见诸境”

“其”、“诸”遥相呼应,

“古圣所见”、“境”相呼应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别无亲于亲处”

“无”、“于”、“处”相呼应,

“别”、“亲”、“亲”相呼应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会得诸圣总持”

“总持”与“会得诸圣”之间陡转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解处莫是于”结尾“于”字旁掷

4. 聚散有变 

或聚字成组,或单字散置。聚字分组时,行分三个单元,或两字一组,或三字一组。往往以散破聚,以聚救散,聚有时也表现为整行的连绵。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伊分中——便点”

节奏与五言诗的“三——二”式完全合拍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么——决定——非此道”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过无过说么”无任何连带,字字独立。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莫错会好既不恁”无任何连带,字字独立。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佛诸答识知”,毫无次序可循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取诸上座傍家”,先散后聚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好莫未会得莫道”,先散后聚

5. 穿插出人意料 

黄庭坚在笔画穿插的变化上,学古而不泥于古,往往出人意料。如“也”字,两竖从横画中有意留出的虚处插入;“审”字,一竖从有意留出的虚处插入;“伊分中”三字通过缩紧穿插聚成一团 ,最后“中”字的末笔一泻而下使人的紧张感瞬间消除。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也”,两竖从横画中有意留出的虚处插入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审”,一竖从有意留出的虚处插入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伊分中”缩紧,“中”字的末笔一泻而下

6.颠倒中求平正

颠倒,有两种表现,一为点画偏旁的倾倒。如“藉”字第十一画,本为竖画,却写成倒收的点;“是”字的末笔写成一横卧的挑。二为字组重心倾倒,如“解处莫是于” ,前四字整体呈倾倒之势,末尾“于”字救应,整体效果不失为正。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藉”字第十一画,写成倒收的点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是”,首笔写成一横卧的挑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审”,重心倾倒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解处莫是于” ,前四字倾倒,“于”字救应

7. 对比中形成开阖

一种是单字之内的开阖,如“复”字与“别”字;另一种是字间或行间的开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复”,左右分开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别”,起笔与接笔的遥相呼应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眼始得古人道一切”

8. 伸缩变化明显

短点是缩,长线为伸。如“仁”字写成四点便是缩的绝佳例证,“人”字则是“伸”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是展尽笔势,用尽笔力。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仁”,写成四点——缩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人”,展尽笔势——“伸”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卷》全卷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从《诸上座帖》解密黄庭坚草书的变化

释文:诸上座为复只要弄唇嘴,为复别有所图,恐伊执著,且执著甚么,为复执著理,执著事,执著色,执著空,若是理,理且作么生执,若是事,事且作么生执,著色,著空亦然,山僧所以寻尝向诸上座道,十方诸佛,十方善知识时尝垂手,诸上座时尝接手(以下点去十六字),十方诸佛诸善知识垂手处合委悉也,甚么处是诸上座接手处,还有会处会取好,莫未会得,莫道揔是都来圆取,诸上座傍家行脚,也须审谛著些子精神,莫只藉少智慧,过却时光,山僧在众见此多矣,古圣所见诸境,唯见自心,祖师道,不是风动幡动,风动幡动者心动,但且恁么会好,别无亲於亲处也,僧问,如何是不生灭底心,向伊道,那个是生灭底心,僧云,争奈学人不见,向伊道,汝若不见,不生不灭底也不是,又问,承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学人如何解,向伊道,汝甚解前问已是不会古人语也,因甚,却向伊道,汝甚解,何处是伊解处。莫是于伊分中,便点与伊,莫是为伊不会问,却反射伊么,决定非此道理,慎莫错会,除此两会,别又如何商量,诸上座若会得此语也,即会得诸圣揔持门,且作么生会,若会得一音演说,不会得随类各解,恁么道莫是有过无过,说么莫错会好,既不恁么会说一音演说,随类得解,有个下落,始得每日空上来下去,又不当得人事,且究道眼始得,古人道,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么会取。

此是大丈夫出生死事,不可草草便会。拍盲小鬼子往往见便下口,如瞎驴吃草样,故草此一篇,遗吾友李任道,明窗净几,它日亲见古人,乃是相见时节,山谷老人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