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小篆篇||基礎之上,基礎之外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小篆篇||基礎之上,基礎之外
原创 栢同工作室 栢同教室
今天要介紹的是漢代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石刻《祀三公碑》,此碑字形偏扁,接近繆篆,參有隸意。可以說是學習漢代篆書碑刻不可跨越的一道關卡,其對於書法和篆刻同具學習價值。現將此碑的內容附下:(以便臨寫)
元初四年,常/山相隴西
馮君到/官,承饑
衰之後,恭惟三公
御語山,三/條別神
迥在領/西,吏民
禱祀,興雲/膚寸,遍雨
四維。遭離/羌寇,蝗旱/
鬲幷,民流/道荒。醮祠/
希罕,敬奠/不行。由是/
(之)來。和氣/不臻。乃求/
道要,本祖/其原。以三/
公悳廣,/其靈尤神
處幽道艱。存之者。
難。卜擇吉/圡治。東/
就衡山,/遲堂立壇/
雙闕夾/門。薦牲/
納禮。以/寧其神。/
神熹/其位。甘雨
屢降。報/如景響。
國界大/豐。穀升/
三錢。民/無疾苦。永
保其年。/長史魯/
國顏浮。/五官掾閻/
佑,戶曹史/紀受,將作/
掾王笧,元/氏令第/
匡、丞吳/音、廷掾
郭洪、戶/曹史翟
福。工宋高/等刊石/
紀焉
說明(SHUOMING)
《祀三公碑》原碑刊立於東漢中期,碑石為長方形,右上角略有殘缺。高170釐米,寬70釐米。由於年代久遠,文字嚴重風化,大部分買回來的字帖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以上內容可以作為大家參考,進行臨摹。
這件碑原在元氏(今河北省元氏縣)。元代迺賢《河朔訪古記》載:“三公神廟在元氏縣西北三十里封龍山下。…廟有漢三公山碑一通。”後佚失。
清代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被元氏縣令王治岐重新發現,存放於文清書院,以後劉寶楠將它移至元氏縣學署,現藏於封龍山漢碑亭。(摘抄至《石刻古文字》)感興趣可以去走一走,對於一些碑刻如果可以親眼見一見,一定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