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1502年前这块书法是魏碑极品,志文完好,书法秀劲,瑰丽精整,甚为瞩目,让人看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1502年前这块书法是魏碑极品,志文完好,书法秀劲,瑰丽精整,甚为瞩目,让人看后欲罢不能,拿起笔来临一下
原创 书童 书法可循
那是一个被历史轻抚,却依旧闪烁着文明光芒的岁月,正光三年(522年)的秋风中,藏着一段被岁月精心雕琢的故事。十月二十五日,一个寻常却又不凡的日子,匠人们的手艺与虔诚汇聚于一石之上,《冯邕妻元氏志》便在这日勒刻而成,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孕育的瑰宝,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尘封的记忆。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千年之后,1926年的春风拂过洛阳城西的东陡沟村,那片沉睡的土地在不经意间吐露了它的秘密。一日,阳光正好,村民们劳作之余,在西侧的田野里,一块古老的石碑悄然重见天日,它便是那跨越了世纪风霜的《冯邕妻元氏志》。它的出现,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北魏的风情与故事,轻轻地带到了现代人的眼前。
起初,这块珍贵的石碑被洛阳城中的郭玉堂先生慧眼识珠,视为珍宝,细心收藏,仿佛是在守护一段历史的脉络,不让它再次迷失于岁月的长河。然而,世间万物皆有流转,后来,这份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责任,又悄然转交到了固始的许光宇先生手中。许先生对其亦是珍爱有加,将其视为家族的一份荣耀,亦是文化传承的桥梁,让后世之人得以窥见那段遥远而辉煌的过往。
便于大家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故事,我用大白话逐句解释一下志文内容:
魏直阁将军辅国将军长乐冯邕之妻元氏墓志
这是刻给魏朝直阁将军、辅国将军,来自长乐地方的冯邕的妻子的墓志铭,她姓元。
夫人元氏,河南郡洛阳县崇恩里人也。
元夫人是河南郡洛阳县崇恩里这个地方的人。
昭成皇帝之曾孙,常山康王之长孙,司空文献公之元女。
她是昭成皇帝的曾孙女,常山康王的长孙女,也是司空文献公的大女儿。
宗柯庵蔼,拂于上天,本枝联绵,接于辰绪。
她的家族树茂盛,好像能碰到天一样,家族的根和枝都连绵不断,一直延续到很远的地方。
盖轩皇之派流,仓精之别裔。
她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古代大神仓颉的后代。
用能郁映寰中,扶疏六合,代承五运,迭用三正,河图洛玺,世袭相传。
因此她家族的光辉照耀四方,影响广泛,世代继承天命,轮流使用不同的历法,拥有河图洛书和传国玉玺,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宝物。
故以彪炳玉牒,照灼金书,竹帛己彰,可略而言也。
所以她的家族事迹在史书上光彩夺目,记录在金书玉牒上,已经广为流传,这里就不多说了。
夫人禀纯粹之精,资贞顺之操,贵连王姬,美兼桃李,材貌不群,神明秀异。
元夫人天生纯洁善良,品德贞洁温顺,身份高贵像王族之女,美貌如同桃李般娇艳,才华和容貌都超出常人,气质非凡。
秉四德以基厥身,执贞高而为行本。体备温恭,聪慧在性,家诫女传,径目必持,凡所闻见,入赏无漏。
她以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为基础,坚守贞洁高尚的品行。性格温和恭敬,天生聪慧,家里的教诲和女子的传统她都严格遵守,凡是她看到听到的,都能吸收其精华。
每览经史,睹靖女之峻节,觌伯姬之谨重,未始不留涟三覆,慕其为人也。
每当她阅读经史书籍,看到古代贞洁女子的高尚节操,比如靖女和伯姬的谨慎稳重,都会反复品味,非常仰慕她们的为人。
令仪令色,风流之盛攸归,声曜闺庭,誉闻王族。
她举止优雅,容颜美丽,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名声在宫廷内外都非常响亮,连王族都对她赞誉有加。
年廿有一,越嫔冯氏。
二十一岁那年,她嫁给了冯邕将军。
母义三恪,道着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
她作为妻子和母亲,都尽到了应有的责任,道德高尚,受到两位王公的敬重,在家庭中严肃端庄,被君子们所看重。
乃言曰:吾少好讽诵,颇说诗书。而诗刺哲妇,书诫牝鸡,始知妇人之德,主于贞敏,不在多能。
她曾说:我年轻时喜欢诵读诗书,但书中常批评聪明却失德的妇女,也告诫不要干涉政事。我才知道女人的德行主要在于贞洁和敏锐,而不是多才多艺。
于是都捐庶业,专奉内事,酒醴自躬,组紃由己,饮膳之味,在调必珍,文绣裁缝,径手则丽。
于是她放弃了其他事务,专心操持家务,亲自酿酒,亲自织布,饮食调味都力求精美,她亲手做的刺绣和裁剪的衣服都非常漂亮。
三徙之流,莫不遵其风教;
周围那些搬来搬去的人家,没有一个不遵从元夫人的好品德和好教养的。
内外宗妇,于是访其容仪。
家族内外的妇女们,都纷纷来向她学习仪态和礼仪。
是使长息向冠,台府垂辟。
这使得元夫人的长子年纪轻轻就受到了重视,官府都准备征召他去做官了。
二女未笄,皇子双娉,虽复妫姜取贵,杞宋见珍,何以加也。
她的两个女儿还没成年,就被皇子们同时看中,想要迎娶。这样的荣耀,就算是古代贵族妫、姜两家,或是杞国、宋国的珍宝,也比不上啊。
夫人孝性自衷,情理天发,少遭闵凶,忧穷相仍,泣血历年,遂成心病。
元夫人天生孝顺,感情真挚,从小遭遇不幸,忧愁和困苦接连不断,她哭泣到眼睛出血,好多年都这样,最后得了心病。
服制既除,疗疚温汤,无效如还,中路弥甚。
守丧期满后,她尝试用温泉来治疗心病,但没什么效果,反而病情在路上越来越严重了。
春秋卅有八,以大魏正光三年四月壬戌朔日卒于艾涧之候庭。
三十八岁那年,在大魏正光三年的四月初一,元夫人在艾涧的候庭中去世了。
声悲风楚,气结行云,京师追柩,车盖连箱,莫不涕洒长衢,泪增伊洛。
哭声悲切,连风都显得凄楚,气氛沉重得让云彩都停滞不前。京城里的人来为她送葬,车马连绵不绝,路上的人们无不泪流满面,连伊水、洛水都仿佛因悲伤而水位上涨。
以其年十月廿五日葬于景陵之南岗。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元夫人被安葬在景陵的南坡上。
乃斲志埏门,言归实录,宣述景行,题记氏族,托金石之不朽,庶德音之长烛。
于是,人们在她的墓门上刻了墓志铭,记录下她的真实事迹,传扬她的美好品德,写上家族的姓氏,希望这些文字能像金石一样永存,让她的美德之光永远照亮后世。
其词曰:赫赫帝宗,与日比盛,光光后族,方月均映。
铭文上说:显赫的皇族啊,其光辉与日俱增;光辉的后族啊,与月亮相映成辉。
同类相求,咸恒结庆,男女礼感,人伦攸正。
相同品德的人相互吸引,共同庆祝美好时光,男女之间以礼相待,人伦关系得以端正。
合卺同牢,一齐无改,偕老为期,百年相待。
结婚时共饮合卺酒,同吃一份肉,彼此忠诚不变,约定白头偕老,共度百年。
长短殊命,夭寿异等,淑媛遍雕,金夫独在。
但人生长短不一,寿命有长短之分,美好的女子可能早逝,而留下丈夫独自在世。
没世何早,弃此众孤,哀哀稚子,永擗呜呼。
她为何这么早离世,留下这么多孤儿寡母,可怜那些年幼的孩子,只能永远悲痛地哭泣。
去兹昭路,逝轸幽途,镜尘象箧,香灭金炉。
她离开了光明的道路,走向幽暗的归途,梳妆台上的镜子积满了灰尘,香炉里的香也早已熄灭。
委魄泉扃,延宵无极,草繁丘垄,苍芒谁识。
她的魂魄安息在黄泉之下,长夜漫漫无尽头,坟墓上的荒草繁茂,苍茫之中,又有谁能辨认出这是谁的安息之地。
刍童来践,牧竖斯陟,拱木易吟,悲风难息。
放牛的孩子和牧童在这里走过,高大的树木在风中呜咽,仿佛在低吟哀歌,悲伤的风声久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