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这位“汉奸”书法家,在日本比王羲之更火,外行:是丑书!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这位“汉奸”书法家,在日本比王羲之更火,外行:是丑书!
原创 寒雪 书法功课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但这句话放在王铎身上,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人因为他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转折中的某些选择,给他贴上了“汉奸”的标签,认为他的人品颓丧。
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了解王铎的书法艺术时,会发现这样的评价是片面的。
王铎与董其昌齐名,被认为是明代真正学到“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笔法精髓的两位大家。
他在书法上的探索和创新,与黄道周、倪元璐等人一起,形成了对传统书风的“反叛”。
尤其是王铎,他用雄壮浑实的风貌为书坛注入新的活力。
王铎的书法,从“二王”、米芾到《淳化阁帖》等古代经典中吸取养分,兼取碑学之长,既“入古”又“出新”,自成一家。
在清代,王铎的书法极受欢迎,他的作品甚至被带到了日本,在日本书法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有人认为他的成就“后王胜先王”,形成了独特的“明清调”。
启功先生更是对他的字赞不绝口,认为王铎的笔力强大到可以“扛鼎”,五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让我们以《汴京南楼诗卷》为例,深入赏析王铎,就会知道启功所言不虚。
《汴京南楼诗卷》创作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全卷以草书写就,共有16行、80余字。
在这短短的篇幅里,王铎展现了他非凡的笔法技巧。
他逆锋入纸,中侧并用,巧妙地融合了王羲之的“内擫”与王献之的“外拓”笔法,使整篇作品气息贯通,是典型的“一笔书”。
结字上,他敢于打破常规,奇宕险绝,左右摇摆、揖让呼应却又能保持平衡。
在章法上,他疏密得宜,字形大小错落有致,展现了高超的构图能力。
而墨法上,他运用了“涨墨法”,营造出了“奇”与块面感,浓淡对比强烈,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