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道家《养神之妙诀》读一遍整个心都静了

(2024-07-22 10:29:07)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道家《养神之妙诀》读一遍整个心都静了




原创 叶文仙 诗词情感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道家《养神之妙诀》读一遍整个心都静了

神静则心和,心和而神全。

神躁则心荡,心荡则神伤。
【心得感悟】

“神静则心和,心和而神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神伤。”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家养神思想。

“神静则心和”意思是当人的精神处于安静平和的状态时,内心也会相应地和谐安宁。内心的和谐是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没有过多的纷扰和冲突。

“心和而神全”进一步指出,内心和谐就能使精神保持完整、健全。这种完整意味着精神的充沛、饱满,能够抵御外界的干扰和消耗。

“神躁则心荡”说的是当精神躁动不安时,内心也会随之动荡不定。躁动的精神无法让人保持专注和冷静,内心也就失去了平静。

“心荡则神伤”强调内心的动荡会对精神造成损伤。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人的精神会逐渐变得疲惫、虚弱。

总体而言,这句话强调了保持精神安静对于维护内心和谐以及保障精神健全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避免精神的躁动,以达到身心的良好状态。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道家《养神之妙诀》读一遍整个心都静了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心得感悟】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致虚极”意思是使心灵达到极度虚空的境界,排空心中的杂念和成见,不被先入为主的观念所束缚。

“守静笃”则是指坚守住清静笃定,让内心保持平静、安宁,不为外界的纷繁复杂所干扰。

“万物并作”描绘了世间万物蓬勃生长、变化发展的景象。

“吾以观复”表示我从这样的变化中观察到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整句话表达了一种通过达到心灵的极度虚空和坚守清静,从而洞察万物发展规律的智慧。它告诉人们,只有在内心极度空灵、宁静的状态下,才能不被表象所迷惑,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周而复始。这既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也是一种对世界的认知态度。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道家《养神之妙诀》读一遍整个心都静了

心为神所主,养心必先养神。

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
【心得感悟】

“心为神所主,养心必先养神。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

这段话体现了道家对于心与神关系的深刻理解。

“心为神所主”表明心是神的主宰。这里的心并非仅仅指生理上的心脏,而是指人的内心、思维和意识。神则可以理解为人的精神状态、心理活动和内在的生命力。

“养心必先养神”强调了要养护好内心,首先要调养好精神。因为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内心的状态,如果精神调养得当,内心也会趋于平和、安宁。

“心静则神安”意思是当内心平静时,精神也会安稳。内心的平静能够消除杂念和纷扰,让精神处于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从而能够保持清晰的思维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动则神疲”指出当内心波动、不安时,精神就会疲惫。过多的欲望、焦虑、烦躁等情绪会消耗精神的能量,使人感到疲惫不堪,无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总的来说,这段话告诉我们要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来调养精神,以达到身心健康、精神饱满的状态。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道家《养神之妙诀》读一遍整个心都静了

神安则心静,心动则神疲。

【心得感悟】

“神安则心静,心动则神疲。”

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神与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神安则心静”意味着当精神处于安定、平和的状态时,内心也会随之宁静。精神的安宁会带来内心的沉着和稳定,让人能够摆脱浮躁和焦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心动则神疲”指出当内心产生波动、被欲望、情绪或杂念所牵动时,精神就会变得疲惫。过多的心思和起伏不定的情绪会消耗精神的能量,使人感到精神不振、困倦乏力。

它提醒着人们要努力保持精神的安定,克制内心过度的波动和欲望,从而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内心的平静。

总结:

道家之《养神诀》,宛如一泓清泉,能使人心静如水,神安若定。

神,乃心力、心劲之所在,为身体之主、生死之本、善恶之源。养神之要,必先养心。心静,则神安,如清风拂过宁静的湖面,不起波澜;心动,则神疲,似狂风骤雨扰乱心神。正如《道德经》所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只有达到心灵极度虚空,坚守住清静笃定,方能洞察万物的本质。

心为神之主宰,养心必先养神。神安之时,心静如水,不为外物所扰,思绪清晰,心境开阔。而心动之际,神亦疲惫,心浮气躁,难以保持平和。“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万物纷纭,最终都将回归其根本,而回归根本就在于保持内心的宁静,宁静方能回归生命的本真。

欲主动养精气,需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不嗔不怒,胸怀宽广,能容天下之事。饮食有节,不过食、不偏食,使身体得到滋养。起居正常,遵循自然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避免过度劳累。适度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使气血通畅。

正如《内经》所云:“精养精,可以益寿。”而《七部语要》亦言:“神静则心和,心和而神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神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也。”

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脏之使候也。若耳目沉迷于声色,鼻口贪恋于芳菲,肌体贪图于安适,则精神易于弛骛而不守;志卸縻于趋舍,则五脏难以安定。当嗜欲连绵于外,心脏壅塞于内,人便容易陷入荒淫之波,留连于是非之境,如此则败德伤生者多矣。正如《庄子·大宗师》中所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在这喧嚣尘世中,我们不妨时常默念《养神诀》,使自己的心境如同道家所追求的那般清静无为。让心灵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从而达到神安、心静、气顺、精足的境界,享受身心的和谐与健康。需知,养神不仅是一时之功,更是一生之修,需持之以恒,方可受益无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