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张旭酒后写的“神作”,杜甫看后泪流不止,每个字都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张旭酒后写的“神作”,杜甫看后泪流不止,每个字都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原创 三余艺术 三余艺术
唐文宗李亨曾经御封“大唐三绝”,它们是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歌浪漫豪放,给足了我们想象的空间;裴旻的剑舞出神入化,可惜如今已经失传。相比于李、裴二人,我们至今依然能够领略张旭草书的风采,因为他还有真迹传世。
草书是一种欣赏和书写都颇有门槛的字体,而张旭把它发展到了新高度。张旭出身书法世家,陆柬之是其外祖父,而虞世南又是陆柬之的舅舅。他自幼在陆彦远指点下学书,得到了魏晋笔法之真传。
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记载:“(笔法)世南传之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因此,张旭的草书看似纵情挥洒,实则内含法度,并且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化有法为无法。
书法界认为张旭是唯一一位称得上“大师”的人,因为他既深谙古法,又从万事万物中悟出笔法,《新唐书》记载:“始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
因此,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将笔法与道法融合,这才是真正的超凡入圣。李白、杜甫、颜真卿、怀素四人都可以说是张旭的弟子,杜甫曾在看到他的《李青莲序》后泪流不止,称赞“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李青莲序》纵29厘米、横543厘米,共78行、498字。此作是张旭大醉后所写,抛却一切功利心和杂念,笔随心走、出规入矩,转瞬之间便写完全篇。酒醒后张旭自己都感到惊艳,直言再也写不出这么好的草书:“既醒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
在张旭之前,今草的书写形式以“行草”为主,正是他进一步发展了草书笔法,开创了狂草书风。《李青莲序》文书双绝,张旭的字、李白的诗珠联璧合。此帖用笔酣畅自然、遒劲灵巧,张旭行笔中锋为主,不强调提按而重视在粗细变化的笔画中体现使转与速度。
《李青莲序》笔速迅捷,绞转灵活,瞬息万变,每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动作。因字赋形,字势欹侧险绝,字迹大小错落,重心上下腾挪。章法奔放起伏,节奏随心绪变化。韩愈点评张旭草书:“喜怒、窘穷、忧悲、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李青莲序》用笔细腻而洒脱,晋唐草法之精髓尽在其中,每个字都值得我们临摹千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