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中国书法发展史—走向书法的第一步(二)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中国书法发展史—走向书法的第一步(二)
原创 雨僧 锦砚斋
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
秦汉时期的书法,政治上帝国形成,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汉代建立,恢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此期间,“隶变”是书史重要事件。
隶变的产生、发展、成熟的依据,即简帛书分析其特征有三方面:
1、从时间流程上分析,后期书写与前期书写,从文字和艺术性质都具有“进化”的特征;
2、从空间抵御上看,不同地域产生不同书风;
3、书写材料的不同导致的差异。
文化现象的历史演变中,总受到空间地域的影响,动态的文化时空是分不开的,要把时间空间加以综合,把简牍书法从时间上分为四个时期。
秦以前时期的简帛,代表作是战国中期的作品
1《仰天湖楚简》反映了楚文化风格:点画鲜活,结构奇诡多变,帛书中周围的鸟兽,烘托了文字的神秘诡奇。
2《青川木牍》处于隶变初期字形,出现了隶变的笔势、笔顺、笔画连结方式这类简牍帛书在文字演变史和书法发展史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三方面成果:
甲:改变了笔势,大篆体势盘曲缠绕,木牍化曲为直,改垂引为斜出,出现隶书笔势。
乙:出现了新的笔顺,点画之间的书写程序。书写程序的固定,稳定了书写结构,字体的演变不至于错乱,简帛书写程序的简化,,隐藏后世草书无限发展的丰富变化。
丙: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开始变化,预示古文字变革的开始,巩固了笔顺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文字形体所产生的价值。
《仰天湖楚简》(局部)
《青川木牍》(局部)
《放马滩秦简》成册于战国晚期至秦始皇八年,书写率意,字形倾侧不定,对篆书的结构体态进行破坏,反映了文字变革出于实用的最初目的。,促进了隶书的发展,出现“蚕头燕尾”的雏形。笔法中的提按以及由提按而产生的丰富用笔变化已露端倪。
《放马滩秦简》(局部)
西汉早中期墨迹书风多样,对比反差较大,由于牍、帛、书写者文化层次不同以及地域影响造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差别。
长沙马王堆帛书展示了一种字体初成时期所特具的天真稚拙之美。
1《春秋事语》中,点画多姿多彩,注意到点画自身审美价值之所在,点画的构筑不仅空间,同时在字外空间显示着意味。
2《老子乙本》以方整为法,横式为主,用笔严谨求工,点画分布均匀,起笔藏锋为主,兼施露峰收笔多见波势。以方折代替使转,横粗竖重,成熟隶书状态显示出来,字距疏朗,天真之趣溢于笔间。
3《战国纵横家书》结体多用纵势,笔势一泻而下,加强律动感。
马王堆《春秋事语》(局部)
马王堆《老子》乙本帛书(局部)
马王堆《战国纵横家书》(局部)
汉承秦制,但文化上受“楚风”影响浓重,南方楚文化带到了北方,在秦国理性精神中融入了浪漫情怀。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律令》简中,字形大小不定,欹侧奔放,笔画生动,线条左右飘逸,显示出浓郁浪漫的楚风。表明了先秦承周,汉承楚的文化脉络。
张家山汉简《阖庐》(局部)
从文化积淀的“纵向”考察,楚汉不可分。
从时代这个“横向”来看,即使在楚地,汉官方统治意志便依旧有显现。
张家山汉简《阖庐》中,《阖庐一》笔画轻提重按,长短不拘,左右飘逸,有浪漫精神;《阖庐二》书风严肃,酷似秦简。
简牍专为书写制,需刨滑光整,书写起较流利。竹简狭长,只能单行书写,木牍则可至少书写两行以上,章法可向帛书靠近。
绵帛属布质,书写阻力较大,用笔须提按顿挫、动荡地写开去,线条疾涩之势明显,富于节奏而趋于内敛。
以《马王堆帛书》代表早期简帛带有浪漫楚风的文化气息,《居延汉简》代表了西北粗犷、刚健的书风。
《居延纪年简》书风多样,不是出自同一书家,如:
《五凤四年简》规整熟练;
《永始三年简》雍容大度;
《始建国元年简》已作章草,无拘无束,天真稚拙;
《居延甲渠鄣侯谊简》一行九字。
“甲渠”二字:端庄规距,洗尽篆意。
“鄣侯谊”三字,省简笔画,用笔逐渐加快,略有“行书”笔意,但基本保持“正书”格局。
“叩头死罪死罪”完全章草笔法,行笔简练疾速。全简由隶书正体过渡到隶体行书再过渡到隶体的草书。——章草。
《居延少字数简》中《诏书》出现横粗竖细的用笔,在简牍中展现出生动的笔法。
《居延汉简》(局部)
《武威仪礼简》,由于抄写经书严格要求,保持了协调一致的风格。是高度成熟的隶书,严整不刻板,熟练而不浮滑。用笔“一波三折”灵活多变,结字重心左移,右伸横波取势,在欹侧中取得平衡,章法压扁字形,拉大字距,构成了强烈的纵与横的对比,形成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效果。
《武威仪礼简》(局部)
《始建国木牍》、《居延误死马驹册》、《武威医药木牍》证明章草产生于东汉早期。
《始建国木犊》露锋落笔,主笔恣意放纵,字形取隶书形态,许多字草写急就,少数字出现了完全的草书形态,表明了隶变结果产生了完全成熟的隶书,其“草化”孕育着新的字体。
《居延误死马驹册》通篇章草,体势一致,草法固定。证明章草的产生至少该在东汉之前。
《居延误死马驹册》(局部)
章草的产生时代说法,先前有多种说法,有传史游作《急就章》而章草问世。又如因章草为章帝所创而得名。
《急就章》(局部)
判断一种字体产生应从两方面综合判断,
1实物证据2文字演变规律。
走向绝对精整:小篆
甲骨,金文→石鼓{
草化产生草篆(古隶)
规整化→东汉后期规范化隶书
古隶→走向成熟的隶书{
草化→草隶→章草
章草产生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期。
成熟隶书产生西汉早中期。
规整隶书出现东汉中晚期。
简牍书法特色
一、以小见大的气势。幅面和字都较小,而奔腾不羁的气势自上至下充塞于行间字里。
二、以生制熟。作者书写时对当时不断演变的汉字字形的驾驭不能达到精熟,从而铸就了简书天真稚拙的艺术风格。
三、“无意胜有意”。“率意”是简牍中最明显的美学特征。自然流美,毫无矫揉造作之气正是下层书吏真实无伪的心态。
从战国至秦汉五百年间的过程,简牍墨迹书法呈现出具有文字发展意义又具有书法艺术的表现主义的多种形态。是以简牍墨迹为主的一条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