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虢季子白盘》解析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虢季子白盘》解析
原创 斫桐山房 斫桐山房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时期著名的金文,其著名主要源于其皮相上的工艺化程度较高。与之相呼应的是东周晚期的中山三器《中山王鼎》、《中山王方壶》、《中山王圆壶》,二者相较之下,前者比后者更加质朴,后者工艺化程度远高于前者,前者书写性远胜于后者。从考古出土的文物来看,一般来说,一个时代发展到了顶盛时期,其器物铭文工艺化程度相对会更高一些,后代顶盛时期的器物上的铭文工艺化程度往往高于前代。我们在学习此铭文时,需加以辨析,不宜简单照抄。临摹学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释文:隹(唯)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作)寳盤。不(丕)顯子白,壯武於戎工,經維四方。搏伐嚴(獫)狁,於洛之陽。折首五百,執訊五十,是以先行。子白,獻聝(馘)於王,王孔加子白義。王各(格)周廟宣(榭),爰(鄉)饗。王曰:「白父,孔顯又光。」王賜乘馬,是用左(佐)王;賜用弓彤矢,其央。賜用戉(鉞),用政蠻方。子子孫孫,萬年無疆。释文若不先搞明白,那么我们就无法积累准确字形/法,后续将无法以此进行创作;
二、字法:虽然《虢季子白盘》在西周时期算是极致的工艺化,与西周时期其他金文相比,其笔画清晰,字法完备,不失我们学习西周时期金文的入门范本。其中仍然有个别字的笔画有些模糊,如“虢”、“嚴”、“首”、“訊”、“
聝(馘)”、“爰”等字。其中还有个别字可能是模具问题或铸造问题,导致字迹不清,虽经后期修补,仍与其余的字不协调,如“五十(合文)”、“加”。我们在临摹学习时,需加以考证,不要做低级的照猫画虎,否则将贻笑大方;
三、线条(质):虽然原器尺寸长137.2cm,宽86.5cm,高39.5cm,但其铭文单字却很小,约为成年人指甲盖大小。今天我们临摹学习此铭文时,需要放大书写。青铜器铭文多是小字,与魏晋小楷相仿,今天我们有更大的纸张,动辄六尺、八甚至更大,因此我们绝不能简单原样同比放大,这样的无脑抄书不可取。此铭文中的线质如直接无脑照抄在六尺或八尺宣纸上,那就会显得极其小器,如刘姥姥进大观园;
四,结字:原器因工艺和材料力学需要,线与线之间需有一定的间距,否则线条极易残损(精于篆刻者很容易就能理解此理)。为保证字迹清晰,以及制作方便,古人会将日常所书文字的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合制作于青铜器上。我们今天学习此铭文时,需要作一些调整。至于如何调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不明此理,则篆书未入门。
综上,我们在学习金文时,首先需对所学铭文的释文搞明白,其次是要考证其中模糊不清的字法,最后要调整线质和结字。否则,就只能在篆书门外徘徊,而难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