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翰邦翰墨……《西狭颂》的宽阔规整和弧度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翰邦翰墨…… 《西狭颂》的宽阔规整和弧度
原创 魏翰邦 翰邦翰墨
《西狭颂》的特征非常明显:布局规整宽阔,点画均匀平行,大量运用弧度。《西狭颂》也非常难学,忠实于原碑的书写,容易均匀、穈弱而涣散。仅一个个点画的弧度,就把多少后学者的字腰弄弯了,再也直不起来了。相较与汉代“三颂”的其他2件,《西狭颂》中规中矩而多了几分柔软。
《西狭颂》的书写者,在均匀、规整、平实中出其不意地创造神韵,令人羡慕不已。如果从一些典型性字例出发,用挑捡的态度学习,可能收获会多一些,不致于被名碑的声名禁锢了想象。
“先”字上横曲而下横直,右下竖连接上竖成为主笔,撇画辅之,看似平淡,实则曲直搭配不类寻常,这是此碑典型的书写手法。“禹”字上部直而下部曲,上部收而静,下部放中有收,均匀中动态显现。“曲”字在规整中点画微微一点弧度,静中寓动,敦厚,深沉。
“衡”字八面扩充空间,点画散散漫漫,以点画的斜度和对称制造动态,产生多种顾盼关系,局部多方,整体浑圆。用极端占满空间创造霸气、动感。整个碑的结字都是如此。
“明”字让空间对比鲜明的汉字点画平均化平行化,走向平实、自然,右边“月”上松下紧的视觉和微曲微粗的下部,使整体重大,动感在一撇处即完成,方整的形,膨胀的势。“则”字同趣,妙在一撇一钩处,小处见妙。
“烧”“破”
二字,左右避让极为和谐自如,空间敞亮。“烧”字不避点画平行一致,左右字形不一样而使空间丰富,用空间破解点画雷同,视觉并不呆板。“破”字用近似相同平行的点画,略微区别,意到即成。人们习惯于习惯,不会在瞬间稍加思考,所以敏感谨警于艺术非常重要。
“埤”字在夸张对比上极具特色,“土”端正竖立收敛,“田”方整稍斜压顶,下面夸张的一撇一捺既穿插展开,又化解呆板,下斜与上正的紧密相交和对比,本来均匀了空间,视觉上却使空间更空疏更丰富,既造险又造势。一字妙尽其理,精彩皆须细品。
“仇”字下部收而横放,向圆势发展,又不中宫紧收,平行的竖画中部和散开的末端,稍斜的点画造成整体倾斜,显得冲动、宽松、霸气,又是那样的舒坦自在。以平行相似化解雷同平庸,“以毒攻毒”,“德”是相同理念结字,“幼”亦是。此碑又一高妙之秘。
“敕”“掾”二字的避让,典雅而活泼,是后世极难做到的。松散中聚气,放逸中凝神,浑然天成。后学者稍不留神就会形散神乱。
“柙”字自然到像没任何想法的立在那里,却错落而顾盼。“降”字左右更是深情凝望。“乃”字曲尽其妙,既填补大片空白,又不使形式单调呆板,妙在每一个点画在过程中都有微小的起伏,“柔”字也是。“仲”“故”二字在错位找平衡,最后一笔成为关键,动中寓静。
“辨”字将中间竖撇变成稍有弯度的直竖,一下子有了力量感,又极轻易地造险,力量内敛而坚定,以收敛生成凝重,凌空高坠,其势滔天。
“崇”“有”“骑”“过”“以”“威”等字的点画弧度,由于是拓本,看起来弯曲而有力量,临写时稍不留神,就会弯而无力。还有它的散逸,容易学成散漫。它的平实,容易学成无趣。名碑的特点如何精准地学习、吸收,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