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禅者黄庭坚
(2024-07-09 15:08:16)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禅者黄庭坚
原创 侯路芳 象意语文
今天学习黄庭坚的《登快阁》。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难道不是更好的归宿。
【点睛悟读】“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落木”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澄江”化用了谢朓的“澄江静如练”,“一道月分明”有白居易“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痕迹。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开山祖师,江西诗派的特点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诗句从前人而来,又能翻出新意。杜甫的“落木”有沉重感,因为“萧萧下”有向下坠落之意,视角是向上的,显得人弱小而卑微,是一位风烛残年老人的切身体悟,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重量在一个孤独老人身上不断堆积,令人窒息。“不尽长江滚滚来”,渺小的个体逐渐消失于时间洪流之中,有一种被时间裹挟的无力感、无奈感和失控感。黄庭坚的“落木千山天远大“,是向上看和向远看的,在宏阔的背景下,“落木”反而让视觉更开阔,让画面更有空旷感,有一种放下包袱的轻松,与前面的”了却公家事“相照应。杜甫的”萧萧下“和”滚滚来“都是由外向内的,”无边的落木“”不尽长江“正无限量地冲入他的内心,他要承受一切,容纳一切,但似乎有些力不从心。黄庭坚是由内向外的,”落木“”千山“”远天“三点一线,把诗人的心从眼前的俗世中牵引出去,放飞到极远处,轻松而洒脱。
黄庭坚禅学功夫极深,禅宗讲”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了却“的”‘了“字有佛家影子,《红楼梦》有《好了歌》,”好“是”了“,”了“即”好“。黄庭坚”了却“的官事正是他的”俗事“,了就是好,就是放下,就是”无念“和”无住“,当内心不执著,才能看破外相。落木本萧瑟,千山为阻隔,境界一起,就能看到远天,是为超越。
”澄江一道月分明“更是禅意十足。
永嘉禅师的《证道歌》里唱到:
一性融通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永嘉禅师在诗句中以月亮来比喻圆满的佛性,认为水能映现出月亮来,所以说“一月普现一切水”。而这万千不同的水,所显的一切水月之境,都是这天上同样的一月。这一月具足显用,法性一如。南宋一僧人也有”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诗句,其意相同。
《次韵杨明叔见饯十首》
元之如砥柱,大年若霜鹗。
王杨立本朝,与世作郛郭。
观公有胆气,自可继前作。
丈夫存远大,胸次要落落。
《寄黄几复》
北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