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你不困在这里,就要困在那里——众生皆苦

(2024-07-05 16:57:40)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你不困在这里,就要困在那里——众生皆苦




原创 一指拈花 一指拈花

1

众生皆苦

最近央视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受到一致追捧好评。此剧原作者李娟,在看待年轻人的焦虑时曾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有所不同,你不困在这里就要困在那里...”

深以为然,众生皆苦。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苦苦、变苦、行苦。

苦苦:如字面,苦上加苦,苦连着苦。
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明面上的痛苦,如疾病,死亡,灾难,烦恼等

拿疾病来说,病刚开始的时候痛苦还不是很大,随着病程加长,小痛苦也叠加成大痛苦,烦恼也是,一个烦恼连着一个烦恼,只要还有呼吸,人的烦恼就不会了。

这种苦人人唯恐避之不及,谁都不想要。

变苦:通常理解成我们认为的快乐,并不能长久的保持,快乐的感觉很快会过去,过去之后又是苦。

暴饮暴食享受口腹之欲的同时带来了肥胖和三高;空闲刷刷手机放松放松感觉开心有趣,结果刷完后更加空虚和累;升职加薪之后,个人时间更被塞满,忙得连家人也没时间陪伴…

这种苦多由曾经的乐转变而来,乐极生悲。

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之义。

这是一种更深层的痛苦,指陷于轮回的众生身心受到业力牵制,被重重烦恼束缚,摆脱不了诸行无常、不停变化、不得安定的痛苦。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你不困在这里,就要困在那里——众生皆苦

2

苦从哪来? 

明明生活条件变好了,票子、车子、房子,美女、美酒都有了,为什么反倒过不好这一生了?

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是“因为坚信而偏执的认定”的思维定势。

人太过依赖执着大脑产生的想法,觉得想法就是我们自己。念头没有一刻停下,它悄无声息却又念念相生,生生不息。

念头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我们人为地给它们贴了标签分了类。

不同的念头无时无刻在大脑中打架对抗,就如一个念头对自己说“我应该拼搏奋斗,该卷起来才能有美好的生活” 另一个念头又会说:“我累了,我想摆烂,躺平,爱谁谁。”

我们人为地给念头预判了好坏,好念头和坏念头在脑子里相互纠缠,打架,让我们变得割裂而不完整。

那些让你坚信的正向积极的念头你觉得就是对的,时刻提醒自己需要听从完成它的指令,而那些与之相反的看似消极颓废的念头则因为背道而驰,而不被我们允许存在。

笃定地认为念头就是我,两个对立的我在身体里撕扯,一颗心受尽煎熬,沮丧、抑郁、焦虑、恐惧瞬间都可以向我们袭来,毫无招架之力,就有了“怨憎会,求不得”的苦受。

这种对念头的分别心,追溯本源究竟从何而来?

是来自童年时期学校老师的判定—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孩子?来自父母的殷切希望—只有出人头地那才算是成功?又或许是身边一些光鲜亮丽的榜样,让你无形中对标着别人的活法?

不,那不过都是外缘。本质上我们替他人背负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忽略了真正的自己。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你不困在这里,就要困在那里——众生皆苦

3

离苦得乐

既然知道了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那离苦的关键就在于破执。

生命本就无常,瞬息万变,想要于这种无常,不确定的变数中把握住不变,找到所谓的确定性,那自然是虚妄。

说到底我执还是因为智慧不够,一颗心被障碍住,心量小,不清明。所以我们才需要去修行 ,修行就是修心,修智慧心。

每一个磨你的事或人也是来成就你的,所以就在事情上修,阳明先生说过知行合一,知道的做不到等于不知道,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于每一件事中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向内观照,让心渐渐明朗起来,真相也会慢慢浮出水面。

当一颗心变得智慧而清明,你就成了一个可以和宇宙连通的管道,站在低纬看全是问题,站在高维却都是能量。

那时候念头也好,情绪也好,你就不再需要纠结抵抗了,让它们通通流经你,静静地来静静地走,而你却如如不动。

我想,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找到真实的自己,然后安住好自己的那颗心,苏轼说过“此心安处是吾乡”,从此痛苦还在,但痛苦已不再是痛苦。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你不困在这里,就要困在那里——众生皆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