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是“晚清书法之光”,随手写的“鬼画符”,价值超400万,曾国藩:必传千古!

标签:
书法林家乐生命学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他是“晚清书法之光”,随手写的“鬼画符”,价值超400万,曾国藩:必传千古!
原创 墨品书法网 墨品书法网
众所周知,明代为了加强科考的管理制度,创造了光洁秀整的“台阁体”,成为科举考试的“标配书体”,清代沿袭这一制度,为之更名“馆阁体”。
“馆阁体”更加平整匀称,形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严重限制书法艺术发展,幸好晚清时期,有一位“奇葩高手”,以颤笔和哆嗦之态,激活线条的动态美。
真正打破“馆阁体”桎梏,后世赞誉无数,被奉为“晚清书法之光”,此人就是“清代第一书法家”何绍基,他家境贫寒,自幼学识渊博、才华超群,尤其痴迷书法。
清代鉴赏家吴云曾记载:“道州何子贞太史书名满天下,自岐阳石鼓以逮秦汉魏晋以来,碑版巨迹,无不临仿,尝取《兰亭》《争座位》二帖集为楹联,艺林传抄,几于纸贵。”
何绍基坚持“师法古人”,深入钻研篆隶的古拙浑穆之气,和北碑峭拔峻健的势态,之后临摹欧阳询、颜真卿、李邕、王羲之的法帖,涉及多种艺术风格。
从而融古出新,独创“颤笔”之法,形成神采超逸、骏发雄强的风韵,譬如欣赏他临摹的颜真卿《大唐中兴颂》,何绍基对于“颜体”钻研颇深。
观赏刻石之后,感慨的写道:“归舟十次经浯溪,二番手拓《中兴颂》。外观笔势虽壮阔,中有细筋坚如丝”,为了还原“颜楷”雄强气势,他以“颤笔”书写。
即采用“回腕法”,执笔高悬肘臂,手指向内,手腕向外,以龙眼状握笔,将全身气力凝于笔尖,运笔灵巧多变,保持筋骨刚健有力,略显持涩的古拙意韵。
比方看“荆”字右边的竖笔,外观犹如“鬼画符”一般,他入纸后迅速调峰,笔锋“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开头形成一个小尖,先提锋之后转为藏锋,不断蓄力、调峰多次,形成波折的锯齿状,意态生动妙趣。
无愧于曾国藩称赞曰:“以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杨翰也说:“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人神仙境……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
如今何绍基的“颤笔”风格,深得各大展览青睐,甚至2013年嘉德秋拍,他撰写的《行书四赋》,达成414万成交价,而此作的笔法精悍,艺术风韵更加个性鲜明,想必价值只高不低。
相比笔法深奥的晋唐法帖,此作把用笔的顿挫、提按等变化,全部显露于外部,更易于当代学者分析,快速上手临摹,初步领悟古法,日后钻探颜真卿、篆隶、北碑等作品,可以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