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启功26岁临《灵飞经》,强的让人害怕,网友:人肉复印机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启功26岁临《灵飞经》,强的让人害怕,网友:人肉复印机
来源:寒雪 书法功课
图片来源:敦堂文化
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灵飞经》在2024年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部作品完成于1938年,当时启功先生仅26岁,采用了唐人写经纸作为书写材料,节选了《灵飞六甲经》的内容进行创作。
《灵飞经》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道教经典,其墨迹本自清朝被翁同龢收藏之后,便鲜少公之于众,目前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灵飞经》的艺术魅力使得历代书法家对其给予高度评价。值得注意的是,直至1987年之前,能够亲眼见过《灵飞经》原作的人极为稀少,包括26岁时的启功先生在内。
根据学者的研究,启功先生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参考的底本是《望云楼帖》中的《灵飞经》部分。这一推断基于启功先生在当年7月获得了该版本的《灵飞经》。
尽管启功先生的临作在尺寸上不及前月所见沈尹默的楷书十条屏,但在精细程度和艺术表现上,它甚至超越沈书的精湛技艺。
在对古代书法的深入临写中,显然启先生与唐代书家进行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尽管跨越了千年,但启先生通过其临摹之作,成功地捕捉到了古代书法的精神和韵味。这种能力使得他的临作在用笔和节奏上能够与唐代大家钟绍京的《灵飞经》原件相媲美。
由此看来,中国书法艺术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交流。
启先生在26岁时,仅凭刻帖便能够精准地捕捉到《灵飞经》的神韵,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惊叹的事情。
他的临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书法敏锐性,也展示了对古代书法艺术深厚的理解。
如果在不了解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审视启先生的临作,人们可能会误以为它就是《灵飞经》的原作,这种相似度之高,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从更广泛的文化视角来看,启功先生临作是对唐代书法精神的一种传承。他能够在保持原作精神的同时,注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使得每个笔划都充满了生命力。
这种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可能只有如启功先生这样的饱学之士才能做到吧?
对启功先生的《灵飞经》临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