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颜真卿酒醉后写的草书,被乾隆奉为“传家宝”,字字充满了英雄气!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颜真卿酒醉后写的草书,被乾隆奉为“传家宝”,字字充满了英雄气!
原创 三余艺术 三余艺术
书坛2000多年,能称得上宗师的人不多,“书圣”王羲之和“亚圣”颜真卿绝对位列其中。如果说王羲之的字里流露出的是中正平和的“雅士气”,那么从颜真卿的字里,我们能领略到忠义正直的“英雄气”。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被誉为“气节血泪凝成的神品”,它是颜真卿得知遇害一年之久的侄子颜季明,头骨终于被找到时所写,通篇洋洋洒洒、不计工拙,仅仅蘸墨数次,就完成全篇,于无意之中流露出篆籀笔法,自然精妙。
相较于《祭侄文稿》,颜真卿另外一件行草书,水平更加超凡入圣,不仅被历代名家推崇说胜过《祭侄稿》,即使是《兰亭序》也“败下阵来”,它就是《争座位帖》。“宋四家”之一米芾称赞此作:“字字意相连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也。世之颜行第一书也。”
在他看来,“颜氏三稿”之中,论用笔之流畅连贯,笔法之千变万化,《争座位帖》当列为魁首。清代何绍基对它的评价更高,将其置于《兰亭》之上:“此帖笔法之佳,当在《兰亭》之上”。
颜真卿此作,一洗东晋至中唐帖学妍美之风,开雄劲古奇先河“行书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为创格,绝去姿媚,独标古劲。”《争座位帖》写于唐广德二年(764年),当时宦官弄权,大臣们多屈服而不敢言。在一次朝会时,郭英乂为了讨好宦官鱼朝恩,竟不顾尊卑,将其礼遇高于六部尚书。
颜真卿对此事极为愤慨,回家后越想越气,于是借着酒兴,给郭英乂写了一封信函。全卷洋洋洒洒、挥毫写就,无修饰之处,连涂抹痕迹都保留了下来。《争座位帖》全文68行、1193字,字里行间流露出忧国忧民、忠义不屈的“英雄气”。
颜真卿行草书取法于张旭、二王,进而从篆书、隶书中吸取有用之处。藏锋起笔,衄挫、调锋、绞转处理自然。以逆势裹锋行笔,篆籀气十足,尤其是转折处的一弧而成,颇有张力。结字因字赋形,字内空间变化强烈。
《争座位帖》章法奇崛生动,上下致密连绵,挥洒一气呵成,重心左右摇摆而不失端庄凝重。熟悉此卷时,颜真卿情绪饱满、心神激荡,但在笔画、结字、章法安排时仍理性严谨,这正是顶级书家的“书于无意之处乃佳”,技法已然烂熟于心,特定情境激发之下,作品往往更超尘脱俗。
此卷流传有序,乾隆尤其钟爱它,将其当做了“传家宝”,不仅亲笔题跋,还传示诸臣赏阅。卷上还有嘉庆、道光、咸丰等帝王铅印。上世纪中叶流入中国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
这部《争座位帖》与传世之宋拓本不同,乃是墨迹书写,纸张也是唐人常用的黄表纸,经多方鉴定,确定为颜真卿真迹,用笔细节纤毫毕现,是我们学习笔法的上佳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