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林散之绝笔“生天成佛”精道空灵,充满禅意

(2024-06-03 09:53:24)
标签: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散之绝笔“生天成佛”精道空灵,充满禅意





原创 齐金 齐金论书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林散之绝笔“生天成佛”精道空灵,充满禅意

林散之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尤以草书成就最著。他出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林散之草书被誉为“草圣”,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3》更是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他的书法特色鲜明,用墨多变,既有浓墨焦墨的厚重,又有枯墨散锋的灵动,形成了水墨五色淋漓、虚寂空灵的艺术效果。在执笔上,他随性洒脱,充分利用长锋羊毫的特性,使线条运动起来显得洒脱而富有动感。此外,他还将画法融入书法中,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画面感和节奏感。

林散之晚年成名,60岁后才开始学习草书,可以说有着漫长的学书历程。

他在八岁时便开始学习书法,最初以唐代的楷书为起点。后来,他跟随范培开深入学习书法。范培开对书法有深厚的造诣,尤其是对碑学的研究,在范培开的指导下,林散之有序地学习了历代名帖和碑学精髓,为他日后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林散之又拜在了黄宾虹的门下,这使得他的书风逐渐趋于成熟。他曾自状学书历程:

唯自孩时,即喜弄笔。积其岁年,或有所得。……余学书,初从范先生,一变;继从张先生,一变;后从黄先生及远游,一变;古稀之年,又一变矣。唯变者为形质,而不变者为真理。……余初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略也。

在书法创作中,林散之还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笔法技巧。例如,他强调写字时腕动而臂不动,笔要勒出刚劲,不能软而无力,同时要注重笔锋的控制,使笔画在方向改变时能够保持准确的指向。这些技巧都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心得体会。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林散之绝笔“生天成佛”精道空灵,充满禅意

林散之的草书不仅反映了近三百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还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线条的流畅、墨色的变化,还是结构的巧妙、气韵的生动,都展现出了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关于林散之的临终绝笔“生天成佛”,其实是在他92岁生日后不久的一个中午所写。这四个字笔墨清淡,墨色淋漓,布白精道空灵,充满禅意。由于水墨交融,个别笔画边缘水渗出墨外,增强了字的立体感,使得整幅作品更具玄虚的境界。而“生天”与“升天”在传统文化中常被互用,都指去世,因此“生天成佛”与“升天成佛”在意义上并无本质区别。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林散之绝笔“生天成佛”精道空灵,充满禅意

至于林散之为何选择这四个字作为临终绝笔,可能与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和宗教信仰有关,但具体原因我们已无从得知。不过,这四个字无疑为林散之的艺术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其艺术人生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深邃的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