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上篇)太史公的差评警告

(2024-05-02 14:21:08)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上篇)太史公的差评警告




原创 马鹤逸 信古斋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上篇)太史公的差评警告

本期介绍文物
西汉·武帝七年 叶书木牍
2004年荆州纪南镇松柏村周偃墓(松柏M1)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最近几天,“安徽武王墩发现战国晚期楚王大墓”这条新闻的热度很高。

战汉时期的大型楚墓中往往有保存较好的简牍、帛书,所以笔者对武王墩的发掘也十分关注。

可惜据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考古工作者似乎尚未在墓室中发现简牍文书的踪影。

只能寄希望于考烈王的椁室内部打开后,能够发现意外惊喜了。

那么本期的文章,就先来聊一聊二十年前荆州地区出土的西汉木牍。

一、

2004年年底,湖北荆州市纪南镇松柏村的村民在清理鱼塘底部的淤泥时,意外掏到了几块大木板。

木板又大又宽,显系人工斫成。

考古工作者赶到现场后,发现这些木板正是楚式墓葬常用的椁板。也就是说,在这方鱼塘塘底的淤泥中,有一批古代墓葬正在静静沉眠。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掘,考古工作者一共在塘底清理出西汉墓葬四座、东周水井两方。

最令人惊喜的是,其中编号为M1的墓葬中出土了63块木牍、10块木简。且由于墓葬被厚厚的淤泥填充,隔绝氧气的侵蚀,简牍保存状况非常好,文字清晰可辨。

根据木牍记载,这座墓葬的主人名叫周偃,主要活动于西汉文帝、景帝之时,大约逝于武帝朝前期,其职位是“江陵西乡有秩啬夫”,爵位为“公乘”。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

啬夫为一乡之长,主要职责是判案和收税。其中大乡的啬夫由郡守任命,食秩百石,称为“有秩啬夫”,可简称为“有秩”;小乡的啬夫由县令任命,无固定薪水,只能称为“啬夫”。

“公乘”为秦汉爵制中的第八等,因得爵者可以乘坐官府的车辆,因而得名。此爵在汉初及以前还是高级爵位,到了文帝以后逐渐贬值,不能免除公役,只能算是民爵。

江陵西乡想必是个大乡,因此这位周偃自称“有秩啬夫”,由朝廷发放百石年薪,是一位骄傲的大汉在编基层干部。

既然啬夫需要解决乡里的讼狱之事,必然需要识文断字,方能通晓汉朝的律令。周偃墓中随葬的简牍,一大部分都是各类簿册、律令与公文抄件,可见此人十分敬业。

除与公务有关的内容外,简牍内容还有记录随葬品的遣册、记录历代王年的叶书、汉武帝时期的历谱与周偃本人的升迁与功劳记录。

很可惜的是,20年过去了,大部分周偃墓出土的简牍材料尚未出版公开。

所幸荆州博物馆的简牍陈设部分,展出了部分周偃墓出土简牍的实物,比较著名的南郡免老簿、西乡户口簿、叶书、令丙第九木牍均在其中。本周的两篇文章,先介绍其中的叶书与令丙第九;南郡免老簿与西乡户口簿,后面亦会撰文分享,敬请读者关注。

二、

众所周知,司马迁著《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洋洋五十二万余字,上起黄唐虞夏,下讫武帝太初,三千余载,事无详略,皆有所据,为历代史家法则。

然而,在年轻的太史公开始创作这样一部巨著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份份支离破碎的原材料。

他自己在《十二诸侯年表》序中吐槽道:

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

历人取其年月,数家隆于神运,谱諜独记世谥;

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

儒家学者描述历史,往往断章取义(如孟子为了誉美文王武王,痛斥真实记载武王伐纣、血流漂橹的《尚书·武成》,并称“尽信《书》不如无《书》”,导致《武成》在汉后失传);纵横家引用历史,往往夸大其词,无中生有(如说客所编《战国策》,往往与考古发现的真实材料不合)。这些人讲述历史,(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根本不记前情与后事,很不可靠。

而搞天文历法的人所记历史,只有每年每月发生了什么天文现象;搞神秘学的阴阳家所记历史,只知道推运五行,大搞迷信;那些记录王侯世系的谱牒,就只有王侯们在位的年数和谥号。

司马迁给它们纷纷打出差评:

这种记录历史的方法太简略了,想要纵览历史、总结规律,靠读这些东西怎么可能实现呢?

然后发愤著书,寒暑十四载,终成《史记》,垂万世而不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