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是书坛“第一高峰”,王羲之都无法超越,被欧阳询视为“偶像”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他是书坛“第一高峰”,王羲之都无法超越,被欧阳询视为“偶像”
原创五体八法
王羲之乃世人公认的“书圣”,在大家眼中,他的字古雅萧散、遒劲老道,柔润时如山间蜿蜒的溪水,恢弘时又似万马奔腾,势如破竹,这种多样化的艺术性,1000多年来无人能匹敌,乃书法界的“最高峰”。
可在王羲之心中,他不赞同这一想法,孙过庭《书谱》中曾记载过一段对话,内容是:“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简单翻译过来,意思是王羲之认为全天下的书法,自己无法超越的只有钟繇、张芝,钟繇实力相对低一点,自己可以匹敌,但张芝太过强悍,为练好书法,将一池子水都染黑,位居其下也心甘情愿。
王羲之这段对话把张芝说的“神乎其神”,让人不禁好奇他的草书,有多么“惊世骇俗”,现在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张芝,字伯英,生于东汉,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省瓜州县)人,大司农张奂的儿子。
自幼热爱书法,最擅章草,张怀瓘曾写道:“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张芝取学于当时的“章草大家”崔瑗和杜度,之后依靠自身的艺术天分,将章草进行改革,删掉繁杂的提按顿挫,简省笔画,消除字字独立的状态,笔画略微连贯缠绵,创造了灵动活泼的“今草”。
同时张芝还独创“一笔书”,点画缠绕一起,用笔狂逸飞动、迅疾爽利,好像龙蛇飞舞,呈现汪洋肆意的气象,动态感极为强烈,当然也没丢失筋骨之力,笔势洞达浑重,十分震撼人心,美的大气磅礴。
正因如此,书法衍生出了艺术性,王羲之才能在此基础上,加强艺术、风雅气息,影响了后世的张旭、怀素,让唐代诞生奔放诡谲的狂草,也使中庸儒和的文艺之美盛行千年,所以后人把张芝奉为中国书法的“第一高峰”。
例如李志敏就曾评价曰:“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清代朱和羹,也称赞他的传世草书《冠军帖》:“细处用力最难,如度曲遇低调低字,要婉转清澈,仍须有棱角,不可含糊过去,如画人物,衣折之游丝纹,全见力量,笔笔贯以精神。”
甚至“楷圣”欧阳询把张芝视为“偶像”,经常拿出他的法帖临摹学习,用来提高笔法技艺,总而言之,张芝确实胜过了王羲之,只可惜距今年代久远,没有精善的法帖传世,如今学习的人屈指可数。
您对张芝的草书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