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颜真卿的“巅峰之作”,超越了《祭侄文稿》,网友却说:丑到无法入眼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书法网:
颜真卿的“巅峰之作”,超越了《祭侄文稿》,网友却说:丑到无法入眼
唐朝中期,颜真卿“反叛”王羲之,开创了独特的“篆籀之美”,一别“二王”的秀逸温雅,行笔浑雄苍劲、拙质率性,一派苍茫恢弘之象,视觉冲击力、艺术气息十分强烈,赢得世人的瞩目。
在颜真卿的传世法帖中,大家一致认为,《祭侄文稿》把“篆籀笔法”发挥到极致,彼时他悲痛欲绝,行笔不计工拙,字体奇崛浑朴、宽阔凝厚。
时而出现的涂抹修改,充分展现了颜真卿的郁愤、哀痛,笔笔由血泪凝聚而成,古往今来看哭无数人,所以大家顺理成章的认为,此作乃“颜书第一”。
实际上,颜真卿真正的“巅峰之作”,不是《祭侄文稿》,而是《争座位帖》,此作写于唐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因郭子仪凯旋,宫中大摆宴席,可郭英乂为讨好鱼朝恩,不顾规定,乱排座位。
这一谄媚之举,让正直的颜真卿极为气愤,遂撰写此作,全文共计1193字,行笔奔逸迅疾、跌宕错落,使用了中锋和“秃笔”,墨色时而浓厚,时而枯涩。
例如文中的“藏”字,起笔飞动饱满,尽显奇伟秀拔,下半部分则干涸朦胧,蕴含几分萧杀之气,笔势爽利干练,增强了立体效果,尽显豪宕奔放。
然而,这般精妙的书法,却遭受某些网友的批判,称其“丑到无法入眼”,确实从外形看,此作拙质枯涩,没有“王字”的畅达润丽之美。
但从艺术境界分析,这一朴素茂密的势态,加强了颜真卿的气愤心情,艺术特性直观、浓烈,即便外行都能轻松感受到,在书法界备受好评。
例如米芾曾在《宝章待访录》中评价曰:“秃笔,字字意相连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也。世之颜行第一书也”,在他心中,《争座位帖》诡谲飞动、浑然天成,超越了《祭侄文稿》,当为“颜书第一”。
阮元也在卷后题跋曰:“《争座位帖》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元气浑然,不复以姿媚为念。夫不复以姿媚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为行书之极致。”
何绍基最为夸张,说道:“此帖笔法之佳,当在《兰亭》之上”,甚至2019年此作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时,一度被命名为“超越王羲之的名笔”。
由此可见,《争座位帖》有多精悍,时常临摹,可以提高用笔的变化性,让内在筋骨浑实有力,为笔画赋予神采、生命力,还能开拓艺术思维,脱离单一书风,创造更为个性、生动的艺术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