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白蕉的8幅行草对联,为何啪啪地打了专家的脸?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白蕉的8幅行草对联,为何啪啪地打了专家的脸?
原创魏宝国书画
民国时期,书法界名家辈出,以至出现了多个“四人组合”!如:白蕉、黄宾虹、高二适、李志敏等四人,被誉为“民国文人书法四大家”;又如:白蕉、于右任、林散之、沈尹默等四人,则被誉为“民国行草四大家”。
列位看官,注意到了吧?以上的两处四人组合,都有白蕉的大名!白蕉为何有如此的名望与影响力呢?他为何能与以上大家在书法上并驾齐驱呢?
白蕉(1907年11月3日—1969年2月3日),本姓何,名法治,又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后改名换姓为白蕉,別署云间居士、复翁。
白蕉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副主任、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曾主编《人文月刊》、著有《云间谈艺录》《书法十讲》等。
白蕉的书法,行草书学王羲之,走的是一条行草书的必经之路!数年的磨砺,使他的“王体”行书,熔炼得炉火纯青,惟妙惟肖!
他的行草书,由于深得王羲之书法的神韵,以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白蕉好写对联,其“王体”书法对联,仿佛集字一般,形神具备,无人能望其项背!
沙孟海对白蕉的书法,简直佩服得不行!他说过:“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由此可见,沙孟海对白蕉的评价,可谓不吝赞词,打心眼里为白蕉的书法叫好!你看,三百年来,无人能与白蕉比肩,标志着白蕉的书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了!
有趣的是,白蕉的书法,也遭来了某些专家的痛批!这些专家认为,白蕉只会复制前人,王羲之的书法学得太像,成了复印机了,是一活生生的书奴!
对于专家的这番话,明眼人心里都清楚:“那些所谓的专家们,是吃不到葡萄,才说葡萄酸!”
确实如此!在当今书坛中,只会说三道四、嫉妒他人的能耐的人,不乏其人!自己没本事临像帖,还责怪人家临得太像,真是滑稽至极!
白蕉的几幅对联,是在临像王羲之的基础上,再融合了他人的书法之长,最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书法特色。
他的书法,在楷、行、草中自然切换,既有王羲之的潇洒妍美,也有虞世南的珠圆玉润;既有楷法的端庄肃穆,也有行草的俏皮流变,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回头看看专家对白蕉的批评吧!专家老爷们认为,书法临得太像,就是一种“过”,就成了书奴。试问:临得不像就能体现书法的高度吗?
由此关联到如何临帖的问题。首先,学书必临帖,临帖力求像,这是学书的基本原则!同样的功夫,有人就是临得像,有人怎么临,就是临不像。
临得像的确是一种能力,临不像就是一种遗憾!必须经历从“不像”到“像”,再到“不像”,这才是临帖的正确之路。
毋庸置疑,白蕉的临帖之路,走的就是一条“不像—像—不像”的路子,因此他的书法才能行稳致远,历久弥新!
白蕉的书法,不只学古,也学今人;做到了不厚古,不薄今。消除了当代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的观念。
如何鉴别白蕉学今人的书法呢?我们从他的草法中,清楚地发现,有现代草书大家于右任的笔意和神韵,这是王体笔法所不具备的。
白蕉不是单纯的书法家,确切地说,他是一位艺术大家,书法、绘画、篆刻、诗文,无所不能,无所不通!
白蕉的书法,之所以有文人书法之称,就在与他的诗书画的相互加持!他以绘画、诗文及其篆刻来滋养书法,因此,他常常在书法之余,偶作兰草。兰草姿态,风姿绰约,清冲淡远。
在白蕉的身上,有着文人的骨气!他曾经对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内战,造成百姓饥寒交迫的现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有着徐悲鸿一样的骨气。体现了“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高风亮节!
白蕉以上的8幅对联,是不是啪啪地打了那些所谓的专家的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