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手工艺大师卢思立龙年出手成就700余年巨型枯木显神龙侧记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手工艺大师卢思立龙年出手成就700余年巨型枯木显神龙侧记
来源:中国文学
人来神往趣泉州,寻龙觅鲤到古城。2024年1月18日腊八节,甲辰将至,我们机缘巧合遇见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卢思立出手成就700余年巨型枯木显神龙,1月19日上午8时,在一串脆响的鞭炮声中正式上路运往安溪清水大师道场海会院识时安位,这组恢弘大气的木雕精作将在此永久收藏,供广大香客观赏,还能让海内外游客更加生动地了解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难想像原本只是一根枯木,藏于深山无人识,如今“枯木逢春犹再发”。只见整件作品古朴深邃,完整利用,浑然天成,仿佛使人能穿越时间隧道,窥见那遥远却又真实的历史,超级震撼,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算是大饱眼福了,一睹国字号木雕大师的巨型神龙艺术风采,独一无二的美,此件名为《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作品,全面反映“福龙献瑞、祖师呈祥”,完整记录清水祖师善行功德典范。生动传神,神似真神,刻划精妙,刻出神
,倾注情。
当天下午,我们应邀走近卢大师的工作室,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木香味,此时此刻,他正站在一根来自遥远寂静山地的神木面前看得出神。卢大师介绍,这根巨型枯木出自安溪与漳平交界处原始深山老林,除了七百多岁“高龄”外,还具有高大挺拔、造型奇特等特点,全长10.58米,最大直径1.69米。这根曾经藏于深山无人识的枯木,尔后在有缘人几经风雨,几经辗转,存放于安溪清水岩景区售票处前的广场静静躺平十余年了,2023年5月份经神明指路和高人指点与卢大师喜结神缘。人们常说“朽木不可雕也”,卢大师却出手化腐朽为神奇,把一根枯木打造成令人惊叹的巨型木雕。
木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是一种做减法的艺术,意在创作之前。他惊叹,从业58年以来罕见枯木如此巨大,但确是一块天然好料,质地致密、坚硬,耐腐蚀性强。但十木九空,特别是圆体难于平面,包括树身、树瘤、树根等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在加工和表面处理难上加难,需经凿粗胚、抛光、打磨等多道工序,道道不可马虎,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枯木本无奇,巧手夺天工。数个月来,从日升呆到天黑,他三不五时与巨木对视,终于发现巨木神龙见首又见尾,树干底部自然生长的肌理超像一对巨龙双眼。便胸有成“龙”构画出作品的大纲了。在确定了作品主题和寓意之后,卢大师带领学生日以继夜,绘图纸,打小样,随型设计、泥塑初稿、粗胚轮廓、体察细微等等,将胸中丘壑,化为刀下波澜,以木为纸,以刀为笔,因势象形,赋予枯木于灵魂。同时把实形和虚形、纹理和形态融为一体,动静相宜、形神备至,枯木仿佛有了生机,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交融。依照整根枯木的纹理形状走势,正面最宽阔的镂空部分作为龙头,首先,他从正面最宽阔的龙头中空处出手,沿着树皮精准雕刻出皇帝敕封清水祖师为“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的场景,达到镂空效果;其次,利用枯木居中较圆形充分雕刻清水祖师正身神像,立体十足;第三,尾部体现清水祖师慈济善利功德,立意高远。整体创作一气呵成,采用多种技法交叉融合镂空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以薄浮雕到浅浮雕,从深浮雕到镂空雕,再从半圆雕到圆雕……;呈现出自然的木纹及色泽,日久色深,造型古朴。一柄小斧,一把尺子加一把刻刀,随着刻刀上下翻飞,片片木屑洒落,手起刀落间,一个活灵活现“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巨型木雕神像初具雏形。
用刻刀讲述故事,用匠心雕刻时光。7个月来的周而复始,生香活木,画龙点睛之作,虽是重生,宛如初见。而所有这些成就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呕心沥血。卢大师心底泛起涟漪,弯转有度,精巧流畅的雕刀在手中游走,精雕细琢间为我们呈现出别有洞天的艺术乾坤。展现出枯木内外颜色有别的自然肌理,精雕出游龙般的浮云,层峦叠嶂的奇石,蜿蜒曲折的山路,惟妙惟肖的一枞枞植物和一条条路桥、一座座雨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等等,通过他的手逐渐从木头中脱出,赋予了人的情感,一切细节都在卢大师的指间“活”了起来。
一根枯木,落在常人的手中,只有腐朽的命运;但在卢大师手中,枯木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他实现了让这一根枯头拥有了第二次生命。尤其把枯木的颜色与纹理可传达出创意思想,生动准确表达情感的同时,再现现实存在的人物形象原原本本地复制出来,更是注重作品形象的塑造和精准,追求表达出作品的灵魂,整体直击人们心底的柔软之处,让人一见倾心生信仰。
发端于安溪清水祖师的信仰,自宋代至今,延绵千余年,成为闽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俗神。是由佛教与道教融合而形成的民间信仰。只见整根枯木雕刻了清水祖师一生行善弘法、利物济人,“结茅筑庵”“闭关静坐”“参读佛典”“施医济困”“修桥造路”“广植禅林”“祈雨祛灾”“普救贫病”,因此被称之为“麻章上人”。值得一提的是,枯木的另一面,还用篆书雕刻着清水祖师得道故事由来及清水岩的来历,可以让信众对清水祖师善行缘起一目了然。据了解,清水祖师俗姓陈荣祖,出身庙宇,后施医制药普救贫病。元丰六年,清溪彭莱乡大旱,乡人请他祈雨,立刻甘霖普降,因此使得他名声大震。清水祖师生前隐居于清溪清水岩,仙逝后明太祖追念他功在国家,敕封为“护国公”,昭命于今安溪县清水岩建立祠堂崇祀这位“有功于民”的“高僧大德”。当地人感念他的恩德,普足禅师圆寂后便被尊奉为“神佛”,俗称“黑脸祖师”,因此安溪人尊称他为“祖师公”,其庙宇称之为“祖师庙”。加之清水祖师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行仁赐福,兴神助战,功勋卓著。自宋至清,获多次敕封祭典。英名远播,四海信众皆敬奉,倍受人间崇拜。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卢大师常说,木雕这门手艺,最讲究的是刀工,只有刀工练得好,雕刻出来的图案才能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给人艺术的美感。他指出:“现在的木头雕刻作品已经没有多少人像我这样一直坚守用手工雕刻了。因为当下木雕作品完全可以依靠雕刻机,使得原本复杂的艺术工作变成了一个工业化生产工作。”他始终坚持用刀表现木雕作品来证明艺术灵魂永存。
《说文解字》中对“匠”一字解释为:木工也,从匚从斤。这对一生与木头相伴的卢大师无疑做出了完美的诠释。这辈子他精雕了无数木材,细琢了自己的人生。雕刻的过程即是成长的经历,也是越过无数艰辛坎坷,才能最终成就天工之作。“坚守”是卢思立大师一家对木雕“爱的诠释”。如今,传统的木雕手艺在卢家已传至第三代,卢大师长孙卢威鑫目前正在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院深造。艺术之家在坚守中不忘初心、匠心专注,手工制作最终渐成佳作。正因为一代一代的老手工艺人的坚守和传承,才能让世遗泉州木雕在时代洪流中不断焕发光彩。(洪
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