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这篇东晋楷书墨迹,为何被称为“正书第一”?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这篇东晋楷书墨迹,为何被称为“正书第一”?
来源:奔流新闻
楷书是“正体书法”之一
也是中华书法艺术的“门面担当”
要想学习楷书
这篇绝世小楷可谓必看
今天一起认识
被称为“正书第一”的墨宝
《东晋曹娥诔(li)辞卷》
01
曹娥是谁?
这篇诔辞为谁而写?
《曹娥诔(li)辞卷》也叫《升平帖》
因在整幅作品书心的位置
有“升平二年”的署款而得名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墨迹
“升平二年”的署款
诔(li)辞是一种叙述死者事迹
以表哀悼的文体
原碑《曹娥碑》的碑文
是为表彰东汉烈女曹娥而作
取自“曹娥寻父”的民间故事
公元143年的端午节
正是民俗祭祀潮神的日子
曹娥父亲曹盱指挥船队却不幸落水
年仅十四岁的曹娥
在江边哭喊着寻找父亲
找了很多天未果便毅然投入江中
五天后
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此后传为神话
后人临摹《曹娥碑》
曹娥去世八年后
上虞县长度尚立碑以彰曹娥孝行
碑文也被后人广泛临摹
02
被誉为“正书第一”!
无数名人“打卡”背书
作为一幅1600多年前的楷书墨迹
自东晋流传迄今实为罕见
其字起笔多为露锋
运笔过程有提按
从中可以看到早期楷书笔法结构
体现了东晋今楷趋于成熟的风尚
为研究书法发展提供有力佐证
但这幅墨迹之所以被誉为“正书第一”
却是因为众多名家的“打卡”点评
首先要提到的
就是书心上方的韩愈楷书题名
韩愈楷书题名
“元和四年五月二十日 退之题”
这是现今唯一存世的韩愈墨迹
在书心的位置
还有唐代怀素的题名和观款
唐代怀素的题名
除了书心位置的名人留言
跋处众家也是各显身手
不吝赞美之词
“元儒四家”之一的元代著名学者虞集
开篇就大赞其为“正书第一”
虞集题跋
赵孟頫在跋中
不仅夸《曹娥诔辞卷》是“正书第一”
还告诉后人
“欲学书者不可无一善刻”
赵孟頫跋《曹娥诔辞卷》
此外郭天锡、乔篑成等诸多大家
也有题跋在上
一篇《曹娥诔辞卷》上
有这么多珍贵墨迹
不愧是名人纷纷点赞的
书法界“朋友圈”
03
它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羲之?
在《曹娥诔辞卷》的众多题跋中
多次提及其为王羲之的墨迹
比如康熙的跋中就提到
“终于见到王羲之的《曹娥碑》真迹了!”
《曹娥碑》相传为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得意书。今睹真迹,笔势清圆秀劲,众美兼备,古来楷法之精未有与之匹者。
康熙行书跋《曹娥诔辞卷》
“升平二年”即公元358年
是书写者抄写《曹娥碑》的时间
按纪年 王羲之尚在世中
因而有理由怀疑这是王羲之的墨迹
而在东晋时期
王羲之确实住在浙江会稽山阴一带
离上虞曹娥庙不远
他曾专门去曹娥庙拜祭
并在原碑损坏后
重新书写《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片段),选自翁万戈《唐刻宋拓晋唐小楷六种》藏本。
那么
这篇《曹娥诔辞卷》的作者
真的是王羲之吗?
虽然宋代的很多丛帖
都把它归到了王羲之的名下
但也有说法认为另有其人
宋高宗赵构以“损斋”为名的跋中写道
虽不知为谁氏书,然纤劲清丽,非晋人不能至此。
宋高宗赵构的行楷书跋
宋高宗赵构认为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写的,
但一定是东晋人所书。”
两位虽然相隔了几百年
却仿佛在《曹娥诔辞卷》上隔空对话
要是康熙和宋高宗见了面
说不定还要因此辩论一番
不论作者是谁
这篇《曹娥诔辞卷》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
1600多年的中华书法艺术尽在其中
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正体书法的源远流长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