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家乐
林家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360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因学王羲之太像,而被专家痛批,沙孟海反驳:300年无人能及

(2023-12-20 15:25:45)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他因学王羲之太像,而被专家痛批,沙孟海反驳:300年无人能及




原创书法网

在明朝后期一直到清朝,文人士大夫逐渐追求开放创新的理念,在书法上不再追求晋唐古法,以及典雅温润之气,而是崇尚金石质感,研究起方折峻整的碑文,并创作出缠绕奔放、丑拙怪异的新派书法风格,使书坛走入“怪乱之路”,为了让书法发展重回正轨,继续追求魏晋的潇洒醇和之风。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因学王羲之太像,而被专家痛批,沙孟海反驳:300年无人能及

在民国时期出现一些重追古法的书法家,例如沈尹默、于右任、林散之、白蕉等人,都是近代极具盛名的“大师级”人物,尤其是白蕉沉醉于王羲之书法中,有着近代“学王第一人”的称号,白蕉的书法最初取学欧阳询、虞世南等人较多,点画呈现挺拔瘦长之态,到了中年时期走进魏晋风韵之中。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因学王羲之太像,而被专家痛批,沙孟海反驳:300年无人能及

点画不再追求平直端正,加入大量的弧度跟曲折之势,营造出浑厚婉转之美,还多用“虚尖”,笔丝爽利虚灵,搭配着笔画间的映带连丝,给人摇曳生姿、飘逸韵律之美,对于字形、笔法以及章法上的变化,也十分自如灵动,尤其是到了晚年时期的行草书纵横开阖,具有跌宕的磅礴之感。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因学王羲之太像,而被专家痛批,沙孟海反驳:300年无人能及

在楷书上则带有几分碑文的严整肃穆之态,但在总体风格上以魏晋的清新儒雅为主,还有灵活大气之风,深得王羲之《二谢帖》、《丧乱帖》的艺术格调跟技法,因此被后人誉为“王羲之第二”,不过白蕉也因为学习王羲之太像,而被专家痛批没有自我风格,在追求个性发展的当代人看来。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因学王羲之太像,而被专家痛批,沙孟海反驳:300年无人能及

书法要有独特风格,才能夺得眼球,引起评论者的关注,突出风格单一的重围,其实白蕉用笔也并非跟王羲之一样,在笔画上相较于魏晋更加简洁,行笔轻盈又迅疾,追求落笔的无痕之感,对于提按变化的力度,没有王羲之那般浑厚强劲,对于折笔的运用较少,展现出圆融遒和之态。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因学王羲之太像,而被专家痛批,沙孟海反驳:300年无人能及

给人萧散洒脱之感,丝毫没有媚俗浮华,还是有一定的独到之美,也深得部分名家认可,例如沙孟海曾评价其字曰:“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沈禹钟也说:“(白蕉)书法逼二王,画兰也无敌。”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因学王羲之太像,而被专家痛批,沙孟海反驳:300年无人能及

确实就像沙孟海反驳的那样,这种功力跟实力,300年来无人能及,因为古人都曾说学习书法当以“古法”为宗,在基础没有打牢之前,一味追求奔放自如的运笔,就会让书法沾染上流俗的弊病,之后想要再通过锻炼笔力去更改,就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若是一开始就建立完善正宗的根基。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因学王羲之太像,而被专家痛批,沙孟海反驳:300年无人能及

之后深化自身技法时,就能有所依据防止问题的发生,尤其是王羲之的笔法,是唐、宋、明、清以及各代书法的发源之处,若是能通过白蕉的作品,逐步探究透彻古人秘法,之后研究历代名家也能轻松自如,所以直接否认白蕉的书法成就,确实有些夸大其词,还是要从客观角度上公正分析。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因学王羲之太像,而被专家痛批,沙孟海反驳:300年无人能及

您对白蕉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