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新疆出土的魏碑“墨迹本”,这才是碑学的“真面目”

(2023-11-28 14:30:49)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新疆出土的魏碑“墨迹本”,这才是碑学的“真面目”




原创书法网

在网络上或者景区里,通常看到的魏碑都以石刻为主,呈现刚劲朴茂之气,点画刚健浑厚、锋棱外露,字体挺拔险峻,方正宽博,有着铁画银钩般的质感,蕴含肃穆庄严之气,好像威武的大将,神圣不可侵犯,尤其在冰冷寒芒的石头映衬下,带有几分不近人情的意味,让学书者误以为魏碑死板呆滞。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新疆出土的魏碑“墨迹本”,这才是碑学的“真面目”

其实真正的魏碑并非如此,在20世纪初,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地区出土了一些石砖,上面有魏碑的“墨迹本”,经过专家鉴定,其中最早的一块石砖,来自于粷氏高昌国章和七年(公元537年),剩下的诞生时间与它相差无几,因此这些石砖被誉为“高昌石砖”,高昌是北魏时期一个繁盛的古国。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新疆出土的魏碑“墨迹本”,这才是碑学的“真面目”

也就是说这些石砖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与刻碑有着很大的不同,碑刻是古人用毛笔,在纸张、绢布书丹之后,由篆刻家们,将其一点点在石头上凿出来,工匠们的书法与刀刻水平,成为一项重大的影响因素,而这类因素十分不可控,毕竟无法保证一个优秀的篆刻家,就是一个书法高手。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新疆出土的魏碑“墨迹本”,这才是碑学的“真面目”

能体会出点画的翻折变化,而且碑石上没有墨色枯润、行笔缓急跟内在肌理和意趣,就算技艺强悍者都难以体会神采之美,更不用说初学者,根本无法从“刀痕中参透笔痕”,因此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新疆出土的魏碑“墨迹本”,这才是碑学的“真面目”

好在新疆出土的高昌石砖规避了碑刻的问题,由书法家直接写在石头上,没有经过篆刻跟拓印,而且一直保存在地下,加上吐鲁番的天气干燥炎热,没有经历风霜雨雪的侵蚀,砖上的字体保存完好无缺,用笔的提按转折,墨色浓淡虚实,全都清晰可见,最大程度降低外在影响,还原魏晋碑学的“真面目”。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新疆出土的魏碑“墨迹本”,这才是碑学的“真面目”

虽然砖上字体在形态上与碑刻区别不大,以横向取势,结体略微扁平,带有浑厚拙质之气,点画瘦劲硬朗,转折处刚健有力,含有锋芒之气,但在细节上慢慢品析就会发现,石砖中的字体生动流丽,笔势富有弹性和略微的弯曲之态,不坚守平正匀称之风,时而浑厚凝炼,好似巍峨矗立的巨峰,磅礴而雄伟。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新疆出土的魏碑“墨迹本”,这才是碑学的“真面目”

时而笔丝轻盈纤细,好像纷飞的丝绸,流畅又灵动,做到刚柔并济,有了几分“人情味”,点画的粗细,力度轻重以及行笔缓急,十分自然鲜明,可谓颠覆了世人对于魏碑的印象,让启功先生在《论述绝句百首》中为其写了一首诗:“蝯翁睥睨慎翁狂,黑女文公费品量。翰墨有缘吾自幸,居然妙迹见高昌。”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新疆出土的魏碑“墨迹本”,这才是碑学的“真面目”

诗句中的“蝯翁”和“慎翁”,是清代著名的两位书法家何绍基和包世臣,在清代金石风气盛行的影响下,致力于钻研碑文,技艺颇为高超,不过他们临写的《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还是缺乏一点韵味,直到它看见这些高昌石砖,才明白魏碑的精妙所在,因此学魏碑者,不妨多看看它们。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新疆出土的魏碑“墨迹本”,这才是碑学的“真面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