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林景辉「大草」全国草书三十家学术邀请展作品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景辉「大草」全国草书三十家学术邀请展作品
原创 书法学院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学术主持
姜寿田
序
——草书的历史向度
文/姜寿田
当代草书三十家学术提名展,试图从一个较为宏阔的背景上来梳理观照当代草书,因而,它容纳了各种草书书体、风格与书史上不同流派:大草、小草、章草;晋型、唐型、明清调等。它从直观上告诉我们,当代草书已进入了一个帖学时代。它有效地与清代碑学语境下的碑帖结合作了切割,而力图明晰地体现出当代草书目标。不可否认,当代草书从多元化与帖学独立化层面而言,已体现出独到的书史理悟与探询路径,其体现出的多元、入古与当代性诠释无疑強烈地体现出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在笔法上冲破赵董末流。其中少数书家的草书创作已显现出独诣性端倪。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开端。由此引向深化,则有可能走向更高意义的主体性创作,从而提升当代草书的时代水平。
从一个长时段来看,当代草书构成一个书史节点。它是自晚明草书在为清代碑学笼罩近三个世纪后,帖学史意义的草书本身的又一次全面复归。这使它具有了历史观照的价值。但是,近现代以来的以碑统帖,造成帖学的边缘化,失去独立性,从而长期以来产生帖学难以自立的误读,并顺延造成当代草书书史境遇的复杂性。一方面草书的书史拓展与超越,要求它进入帖学内部,从晋唐一体的高度推动发展当代草书;另一方面,当代草书受晚清以来碑帖融合观念的影响,导致帖学的难以自立。甚至有一种较有影响的观念认为,草书包括帖学从根本上就难以脱离碑学而进行有价值的创作。这种观念严重影响到当代草书的历史感与历史向度。
因而,需要确立起一个书史观念与目标,倡导起与美学文化艺术思潮相互呼应的创作群体与流派。而这突出要求创作观念的明晰,同时也需要来自理论批评的支撑。
书法史体现为综合的思潮运动,单纯的技术形式操演和追逐,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至少在传统书法绘画中,笔法——在绘画中则为笔墨——与观念是紧密结合的。书史表明,一个时代缺乏思潮的感应激荡,创作上流于泛化和个人主义的风格泛滥,并缺少明确的历史目标,则难以获的历史感与超越性。
因而,它要求当代草书,走向历史向度,走向个人主体性。一个书法时代不能容纳过多不同方向、相互干挠和流于泛化的东西。它需要来自理性的历史感和价值确立。这也是一个书法时代,不能仅仅停留于创作本身的理由。在创作之外,书法与艺术美学和理论批评的对应建构与呼应乃至批评反思,乃是一个书法大时代的必然要求。
而某种意义上,书法流派则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没有流派的产生,表明一个时代的书法尚缺乏对书法艺术史的创造性阐释与建构。一个书法时代乃由时代精神与审美主体自由所创造,并引导创作主体由审美自由走向书史价值追寻。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范式建构、匹配与试错的复杂机制和过程。而确立书史向度则是重中之重。它决定一个时代的书法命运。
由衷地期待,从首届当代草书三十家学术展开始,当代草书确立起艺术史的目标,并与当代文化艺术思潮与理论批评构成互动,逐步形成具有历史感和书史向度的草书流派。
林景辉,男,1971年4月出生于福建惠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国展评委,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法传媒集团书法培训导师,福建省文联委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石狮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石狮市政协之友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创作骨干高研班学员,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进万家“先进个人”,2015年被中国书协授予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参加中国文联第十次、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中国书协第七届、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泉州市文化名家、高层次人才;石狮市人大常委、石狮市优秀人才。
白鸟青山联
238cm×23cm×2
潘岳 闲居赋
142cm×80cm
自作文 信江畔与贵溪诸友从游二载临别感赋
246cm×125cm
文天祥 酹江南驿中言别友人词
246cm×125cm
161cm×10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