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杜牧为“初恋”写的行书,功力不亚于米芾,被故宫看作“一级书法”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三余书社:
杜牧为“初恋”写的行书,功力不亚于米芾,被故宫看作“一级书法”
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让我们走进了杜牧的文学世界,其实杜牧除了诗文创作,还有一个“隐藏技能”——书法。
可是杜牧的书法为什么不出名呢?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传世书作太稀少,目前所知只有行书《张好好诗》这一件。
这幅作品是杜牧为了缅怀“初恋”张好好而写,当时杜牧在洪州做官,与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十分交好,经常去他家中饮酒赏乐。
在这一来二往中结识了歌姬张好好,两人暗中生情,可惜沈传师的弟弟抢先夺走张好好,将她纳为妾室,后来二人在洛阳再次相见。
这时张好好已经被抛弃,依靠卖酒过活,杜牧看着她这般坎坷的境遇,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就写了这卷《张好好诗》。
此作全文共有46行,合计322个字,董其昌曾评价曰:“樊川此书,深得六朝人风韵,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
这句话是说杜牧书法中蕴含的深厚晋人之风,在颜真卿、柳公权之后就很少有了,杜牧的笔法主要取学“二王”,字体多含欹侧姿态。
例如文中的“东”“阳”以及“籍”字的头部,就有着王羲之用笔的特点,而且杜牧除了学习晋人的特点外,还有“奇特”这一亮点。
卷中行笔急徐变化清晰可见,用笔提按颇为鲜明,将浑厚与灵动融合在一个字里面,例如“赠”字,就是先按后提。
铺好了字体的稳重底蕴,然后再用笔尖展现飞动之感,字字都在飞动与稳重间来回变化,笔势颇为潇洒劲健,这种“奇特”变化,以及其中的晋人之风。
甚至都不输“狂人”米芾,就连邱振中也曾评价此作在点画的处理上,与晋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是唐代其他书法家难以相比的。
其实唐代流传下来的真迹并不多,这件《张好好诗》就是非常难得的名家真迹,不论是在书法上看,还是从文学上讲,都是一件出类拔萃的“圣品”。
对于我们学习唐代书法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而且魏晋笔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掌握,那么大家可以从此作入手,杜牧书法有着深厚的晋人之风。
对于师法魏晋有推动作用,是学习魏晋的一块“敲门砖”,时常临摹,可以增强行笔的气格,加强笔力把控,若能将此作学会,那么在临摹晋人书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更快掌握。
《张好好诗》从古至今一直都被奉为“至宝”,曾被宋内府、贾似道、项元汴、清内府等收藏,近代被溥仪带出宫,流落在东北地区。
好在后来被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寻回,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让北京故宫“视若珍宝”,列为一级甲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