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内蒙古出土唐代丹书未刻墓志,满满的兰亭风味,当代书家望尘莫及

(2023-08-08 14:18:01)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

书法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内蒙古出土唐代丹书未刻墓志,满满的兰亭风味,当代书家望尘莫及




原创三余书社

唐代是继魏晋之后书法发展的又一个巅峰时期,我们所熟悉的欧阳询、虞世南、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这些书法大家都出自唐代,他们的书法水平让后人望尘莫及,只是很可惜,整个唐代能流传下来的墨迹作品都不多。

启功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透过刀锋看笔锋”,言下之意是通过碑刻上的文字篆刻的痕迹,我们要能想象到书写者在书写时运笔的痕迹,可是对于一般人来说,这难度非常大。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内蒙古出土唐代丹书未刻墓志,满满的兰亭风味,当代书家望尘莫及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果能发现一件唐代的墨迹作品,那就是整个书坛的一大幸事。

在内蒙古伊盟准噶尔旗十二连城遗址,一位农民还真的挖出了一件丹书未刻的楷书墓志,让我们看到在那个“人人都是书法家”的时代,书法曾经是多么辉煌。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内蒙古出土唐代丹书未刻墓志,满满的兰亭风味,当代书家望尘莫及

这件墓志就是《白休征墓志铭》,全名为《大唐故银州龙川府长史白君墓志铭》,墓志不大,一共只有327个字,据考证此作是埋藏于盛唐时期。

所谓丹书未刻是指书写者在墓砖上留下墨迹,但是并没有经过篆刻。这件墓志虽然已经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是清晰可见的,并且细细观察,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上面细微的墨色变化,对于研究唐人的用笔意义重大。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内蒙古出土唐代丹书未刻墓志,满满的兰亭风味,当代书家望尘莫及

这件作品用笔圆融雅致,已经能看出较为明显的唐代以丰腴为美的书法特征。

我们可以将其和唐太宗和唐玄宗等人的书法作品进行一个比较,唐太宗的书迹要更加清婉,和唐玄宗《鶺鴒颂》的整体风格是类似的。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内蒙古出土唐代丹书未刻墓志,满满的兰亭风味,当代书家望尘莫及

唐太宗《温泉铭》

此作楷书中夹杂着行书,带有浓厚的《兰亭序》的笔意,这足以说明在唐太宗的推崇下,王羲之书法在唐代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就在今年三月,考古人员在商丘发现了宋国故城,城摞城遗址的发掘现场,发现了两块平民的丹书未刻的墓志,其中就带有浓厚的唐代行草书的意味。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内蒙古出土唐代丹书未刻墓志,满满的兰亭风味,当代书家望尘莫及

唐玄宗《鶺鴒颂》

这件墓志虽然只有寥寥十数字,但依旧引起了书坛的巨大反响。而这件《大唐故银州龙川府长史白君墓志铭》,作为有三百余字的唐代行草书真迹,足见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性。

这件作品,对我们研究唐代书风的演变,唐代对王羲之以《兰亭序》为代表的书风的学习,都具有深远的价值。这样的书法水平,已经让当代书家望尘莫及。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内蒙古出土唐代丹书未刻墓志,满满的兰亭风味,当代书家望尘莫及

闫大娘墓志

2001年,内蒙古托克托博物馆从一位农民手中搜寻到这件墓志,此后此作就一直收藏在内蒙古托克托博物馆,被保存得非常完好,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参观一下博物馆中的原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