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除了张旭、怀素,也就黄庭坚懂草书了,他这卷书法写得出神入鬼,被岛国深藏至今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书法网:
除了张旭、怀素,也就黄庭坚懂草书了,他这卷书法写得出神入鬼,被岛国深藏至今!
北宋书法四大家,一个比一个狂傲,不仅有米芾批评柳公权、张旭、怀素,还有黄庭坚自视甚高,他曾言:“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在他看来,真正懂得古人草法的,只有张旭、怀素和自己三个人而已。
黄庭坚,字鲁直,号清风阁、山谷、涪翁,谥号文节,故世称黄山谷、黄文节,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生于江西洪州府(今江西九江)。黄庭坚家境殷实,是传统文人士大夫出身,不仅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又与苏轼、米芾等名家往从甚密。
黄庭坚与米芾、苏轼等批评古人,所处的角度是颇为相似的,“尚意”书风之下,他们对过于拘泥于成法持负面评价,主张化古为今,并融入文人的情怀和个性。
以黄庭坚为例,他对周越、高闲、唐代两位“草圣”以及魏晋诸家草法熟谙于心,又能以“长枪大戟”的个人风格做为调和,所以能自成一家。
元代文学家刘敏中称赞黄庭坚草书:“浩浩乎如行云,倏乎如流电、如惊蛇如游龙,意态横出。”在他的传世草书作品中,《李白忆旧游诗卷》颇为经典,此帖写于黄庭坚50岁左右,全卷共52行、340余字,单字大小约7厘米,明代书画家沈周称其:“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
此帖笔画纵横潇洒、枯润、粗细、长短变化明显,其结构之左右揖让、开合顿挫、舒卷收放亦笔随心走,跌宕多姿。明代书法家祝枝山认为:“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存胎之妙”,得怀素笔法之精髓。
首先体现在行笔中、侧锋之交替使转上,以中锋为主,以侧锋造势,笔锋替换流畅自然;其次是笔画与结字的方、圆笔并用,书写时虽迅疾如飞,但早已成竹在胸;在高腕执笔下,笔锋的调整使得笔画的牵丝引带、飞白交错极为丰富,奔放不羁、纵横恣肆,通篇一气呵成,颇有怀素《自叙帖》风采。
黄庭坚的草书,趣味天成、颇有新意,是融合古法与自出新意的典范。他这卷《李白忆旧游诗卷》,是其晚年草书已臻化境之作,此卷卷后有沈周、祝枝山、刘墉、翁方纲、成亲王永瑆、张大千、吴湖帆等一众名家跋文,可惜至今深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很难归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