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他是“吃杂粮”的书法家,古今中外一概通吃!为何成为千夫所指?
(2023-05-17 08:48:59)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他是“吃杂粮”的书法家,古今中外一概通吃!为何成为千夫所指?
原创·魏宝国书法
中华书坛,百花齐放,百花争艳,颇为繁荣壮观。各种书体,蔚为大观,各种流派,精彩纷呈,成为书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备受关注的一位书法家。在继承传统、借鉴中外艺术的进程中,他广开门路,吸收多方面的艺术营养,被人们称之为“吃杂粮”的书法家。
此人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体,在艺术道路上,他的轨道渐渐发生偏离,传统书法逐渐演变为大众所排斥的“丑书”,实乃千夫所指。他就是“四大丑书家”之一的沃兴华。
沃兴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书法家协会副zu席,工行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国际性的重大展览并获奖。出版作品有《沃兴华书画集》、《敦煌书法艺术》、《上古书法图说》等。
显然,他的书法作品集,与他的历史专业有关,毕竟,他是历史大学教授,借历史之契机,了解了中华书法,尤其是他当年对敦煌书法艺术的考察和学习,形成了一套书法见解,敦煌书法也是他的历史专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他理应在历史领域里有一番作为,结果他的历史名气反被书法名气所掩盖,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也是一位历史学家。
书法与历史是密不可分的!换言之,学习书法,对历史,不得不要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因为他关系到是否认知书法的发展进程。
早年的沃兴华,学习书法的路子及心态,是极为纯正的。对敦煌书法艺术的考察,是倾注了不少的心血的。
此幅作品,就是沃兴华当年考察敦煌时,留下的楷书墨宝,一笔一划,可谓一丝不苟,书写态度与内容达到了和谐统一。显然,他是以一颗虔诚之心,完成此件作品的,不得不说,令人肃然起敬。
涉足历史领域,都有探险、考古的愿望和情怀。早年的沃兴华,不只在敦煌书法艺术上做足了功课,还在摩崖书法上下了苦功,此幅作品,就是对摩崖书法抒发的感受。
这幅书法,看得出,他开始追求奇葩与另类了,是对书法有更高的认识,还是故意如此玩弄呢?
书法的创新,在沃兴华看来,成为了一种猎奇,进而沦为奇葩了,他的书法,已经由传统变为反传统,赏心雅致的书法,在他的笔下,已经成为了一种游戏了,人们说,他的所谓的书法,应该就是行为书法,与书法本身已经没有关系了。
沃兴华书法奇葩,语言也是奇葩,他甚至说:“书法写得越精致,就越没有味道。”难道此论调,与傅山的“宁拙勿巧”、“宁丑勿媚”,是一脉相承吗?
书法本是文人的斯文,文化与涵养的集中体现,而沃兴华,正辱没了文化人的斯文,还颇为自鸣得意。
历史要更倾向于还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肆意践踏和篡改,这种理念,是适合对书法的态度的。
沃兴华热衷敦煌遗书、古碑刻,这是作为一位历史教授拥有的可贵的情怀。对唐宋行书的心摹手追,亦是书法人的节操。
他师从赵冷月、对东瀛日本书法产生兴趣,对西洋美术思想的全盘接受,这样,导致了他的书法之路发生错位。
有人指出,沃兴华的西方艺术观、草书现代意识极强、以西方现代视觉入书,其书法多曲少直,多残少齐,多枯少润,如此,严重造成气血失调,以至跌落丑书的深渊。
前些年,沃兴华准备在四川举办一次书法展,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来竟然被举办方突然叫停,这的确耐人寻味。
沃兴华的书法,也俘获了众多的粉丝,可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如何看待沃兴华的书法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