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写小楷,最怕这种箔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写小楷,最怕这种病…
来源:书法启蒙
特约评改人:朱勇方,中国书协会员,绍兴市书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张超 楷书春江小品规格 50cm×36cm
张超作品评语:
张超小楷作品有一定的基础,正如他自己所说:“习楷多年,先后临《张黑女》《乐毅论》《玉版十三行》、文徵明小楷等,但总觉不佳。”
看他的作品,确实或多或少带有以上范本的影子,但他自己也感觉到了“总觉不佳”。
问题的关键是学习经典不够深入。其实,以上所提到的经典法帖,择自己喜欢的任一帖深入学习,应该均能学有所成。择一专攻,很有必要。
朱勇方示范作品
节临《乐毅论》小品
规格 30cm×20cm
张超小楷最大的不足是用笔“飘”了些,虚尖的笔触偏多,线条中截一带而过的情况比较多。
所以静下心来,少些所谓的创作,择一经典小楷法帖,继续深入做功课,多多关注自己用笔的沉稳与到位程度。如此坚持几年,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再过渡到创作,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另外,小楷学习中笔、墨、纸等材料的选择也至为关键,要多留意,多尝试。这件作品的纸虽色彩古雅,但纤维松散,是不大适合创作小楷的。
小楷用笔先求“缓”
朱勇方
我写小楷,一直用笔偏快。但近几年,却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学小楷,用笔宜缓。只有“缓”,才能让我们有时间注意到笔法的完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楷字形虽微,但用笔最要精到。特别是起、行、收三段,尤不可忽略。只有“缓”,才能留住笔。切不可字小而忙行笔势,犯急躁草率、信手疾书之病。
王羲之《乐毅论》中的“者与其喻”
如“者、与、其”3字,横画特别长,是一个字的主笔,有“千里阵云”之态,使整个字具有强烈的横向延展性。其作用与隶书中的波画相同,但形态不同,三横斜度、取势、起收均自然生发,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帖中的竖画大多数较短,且上粗下细,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上实下虚,这样就减弱了该画在整个字中的纵向力度感。
总之,学习小楷,用笔必须经历“缓”的过程。自古名家小楷,捷则有之,忙则不可。要达到这种境界,唯一的办法就是一个“熟”字。
笔法圆熟,则腕不停笔,笔不离纸,虽翰落如飞,而点画精到、结体妥帖、态度雍容,气韵自然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