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人人都追求的“魏晋风度”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书法网:
人人都追求的“魏晋风度”,董其昌晚年终于领悟,用一卷行书向我们诠释,平平淡淡才是真!
魏晋,书法发展的绝对高峰,令人后世书法家心向往之,而又遥不可及。“直入魏晋”基本上就是对一位书法家最高的评价了,然而在纵横几千年的书法史上,真正能实现魏晋风韵,当之无愧这最高赞誉的人,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这最后一位真正得“二王”法度及神韵,实现了超入魏晋的人,就是明代的董其昌。他也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沉淀和刻苦钻研之后,才领悟到了真正的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南北分裂;知识分子在极度的精神痛苦中,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反而形成了极度自由,张扬,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精神风尚。
这种精神风尚,我们称其为魏晋风度。“它是人格美的表现,特指魏晋魏晋世人那种自由的精神,脱俗的言行,超逸的风度”。
董其昌所在的明代,朝堂波云诡谲,党争不断;为了将自己避免卷入到政治漩涡中,董其昌一生亦官亦隐。几十年在家编修典籍,专注学术的生活,不仅让他对人生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让他拥有了大量钻研书法的时间。
此外,他曾在皇宫内府和“民间第一收藏家”项元汴家中作过馆师,这让他遍阅古今法帖,培养了高远的书法眼界和广大的格局。
董其昌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幸运的学书历程,帮助他认清了生活的本质,实现了与晋人的精神共鸣,也成就了他超逸的书法境界。
到了晚年,董其昌的书法终于进入化境。在崇祯元年(1628年),董其昌74岁高龄时,他写下了一卷行书《东方朔答客难》,这件作品被认为是,他书法直入晋人格调最好的证明。
此作用笔圆润精妙,相当精熟,点画飘逸灵动,在章法上整体也相当疏淡,再加上多用淡墨,润墨,于平淡中蕴有奇秀,灵秀之气,成功地实现了率真自然,灵秀空松的格调。
董其昌在用实力向我们诠释,书法就应该宁静,俊逸,简远;一切都将归于平淡,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
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书法学习应该取法乎上,选择最优秀的范本。这件《东方朔答客难》就是少有的,能够与晋人作品比肩的空灵简远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