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王岳川:当代美育面临理论实践十大问题(下)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王岳川:当代美育面临理论实践十大问题(下)
来源:孟云飞—书剑慰平生
文/王岳川
问题六:书法美育教材不统一
书法教材花样百出,错误不少;有些人在教材里塞入私货,缺乏真正的美育高度;教学法缺乏统一,各自为政;甚至有些人将“三俗”纳入书法教学。
有学者提出很好的建议:亟需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好美育教师。要把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探索高校实施公共艺术课特聘教授制度。尝试高校建立与中小学艺术教材编写和教师培训通道,甚至可以建立中小学美育书法教授培训部,建立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加大名校培训美育和书法老师工作。需要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美育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成立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提高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美育教育质量,发挥高校艺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艺术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美育高端智库,重点研究大中小学美育课程和教材体系、教学规律和模式、考核评价标准、教师队伍建设等,深入研究中华美育精神。
书法界除了要加大书法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对在职教师进行书法知识的继续教育,壮大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以外,当务之急是编写通用系列书法教材,出台书法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利用新媒体信息化手段制作高水平书法应试软件,搭建专业信息平台,这些无疑是21世纪中国书法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认为,书法教材和考试教材在整个美育系统中可谓重中之重。北大书法所致力于书法教材和美育教材的编写出版。因为,教材是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美育艺术学科定位和课程目标的确定。北大书法所成立近20年来,大量出版书法教材和进行中小学书法教室和学生培训。除此之外,2018年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出版专著:《中国书法简史》《中国书法理论史》《文化与书法》《文化书法美学立场》《书法文化家族现象》《文化书法》等40部,出版书法教材50余部。共出版近百部书法研究著作和教材。得到学术界一致好评。
问题七:美育书法教师缺口大
数据表明:全国艺术美育教师缺口巨大,急迫需要三、四百万教师。而全国有2.1亿中小学生,大概全国缺300万美育艺术类教师。按目前按部就班少量培养,估计二十年也很难改变现状,必须用新思维在大格局上重新思考这一问题。多年来,北大书法所分别招研究生4届和精英班3届,每届各约60-70人,共计450余人除此之外,还招收了100多位书法博士硕士,100多位访问学者,经过正规系统的学习,这500多人才将为中国书法界输送一股强大的力量。
亟需各高校大量培养培训艺术类教师,高校办书法班、美学美育师资班,应该着重大量培训书法和美育中小学老师,否则很难落实教育部规定:到2022年学校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
问题八:高考题海美育边缘化
高考指挥棒使的主课陷入题海战术,而美育却日益边缘化,美育和其他艺术课程形同虚设。有些学校和家长迫于学生的学业压力,只能让不进入高考中考的美育艺术类靠边站。甚至有些学校为了赶进度提高升学率,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学生们花很多时间仍然围绕主科数理化英语等做题,而美的教育落入虚空,有名无实。
当务之急是改革高考内容,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增加书法美育的内容,使学生摒弃考试偏科的功利心,让智育与美育协同共生,成为广大学生健康美好成长多元教育地基。一些教师领导和家长认为美育没什么用,艺术就是蹦蹦跳跳弹弹琴写写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美育看似无用有大用,美育的重要性在于伸展学生审美想象力,提升思维创造力,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艺术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形成饱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幸福观。
近些年来,社会关注书法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国学与书法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社会各界更为关注书法、强调书法进课堂,书法爱好者数量逐年递增。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中央大力强调和推进中国文化的新时代,如何在中小学生中,使书法走入课堂,为同学们所喜闻乐见,进而爱上和传承书法文化,如何使广大学生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使新一代能够在大国崛起中学习并提升中国书法精神,成为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
问题九:搞技巧主义削弱美育
某些从事书法教学人员玩技巧将书法美术化,并通过各种办班讲座、书法展出、书法夏令营等,大规模将俗字私货塞入各高校和中小学,影响恶劣。书法当然讲求技巧的教学和作用,诸如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之类,以及楷书写法,隶书写法,篆书写法,行书写法,草书写法,临摹法,创作法,用墨法等等。但是技法并不是书法的全部,技法只是书法的基础而已。在技法基础上还要扩大学生对书法经典的体验,对书法大家生命书写故事的感同身受,对文字的正确认识和书写,对诗词曲赋的正确地理解和欣赏,将其变成书法的书写内容。随着书写经史子集国学内容拓展,完整地展现书法历史和人文想象空间。在书法与精神生命的互动中,使学生面对高级审美价值的优秀书法作品时,产生层出不穷,奇丽瑰美,生机勃勃,千姿百态的美感体验,提升人的整体精神境界。
某些书法从业者玩技巧主义,把书法丰厚的文化内容砍掉,将书法深厚的历史脉络去掉,只剩下一堆零散的炫技。在当今西方社会影响人类美丑混淆、日益俗化的大众审美缺失中,北大坚定的推行汉字与美育、国学与美育、书法与美育、诗词与美育、音乐与美育。我们国家有国学、国策、国文、国乐、国画,应不应该有“国书”呢?书法应该提到大国书法的高度,而不是一些某些人的“稻粱谋”。可以看到,今天的中国处于重要的文化战略阶段,再也不可以把书法仅仅看成是某些人掌控的话语权力和山头主义。书法应该成为与国学、国文、国乐、国画、国策相一致的“国书”!
抵制技术主义炫技主义最好的办法,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在传统经典书法的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让广大青年学生在经典书法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鲁迅认为中国文字有“三美”,即“义美”、“音美”和“形美”。书法将“形美”(书法形式美)与“义美”(进步与健康的文字内容)二者珠联壁合,使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思想教育,沉浸在艺术的美感享受之中。
书法美育进入中小学课堂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国学与书法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社会各界更为关注书法,书法爱好者数量逐年递增。如何在中小学生中,使书法走入课堂为同学们所喜闻乐见进而爱上和传承书法文化,如何使广大学生从书法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使新一代能够在大国崛起中学习并提升中国书法精神,成为当代教育的新局面。
问题十:美育辨美丑标准不一
教育部近年来强调书法进入中小学课堂,最近又提出在中高考中增加书法考试内容。美育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进而丰富并拓展校园文化,包括书法、音乐、国画、戏曲、武术太极等。同时,办好四件事情,教材教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艺术研究、国际传播。书法美育着重培养以下能力:
1,培养审美情趣。美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出具有优良审美情趣和正常审美能力的学生,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系统科学的途径表达对美景美物等事物的心之所向。
2,促使想象力的发展,对于智力的提升也有帮助作用。美育能够培育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它是以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为诱发因素来促进学生对美的感受深度的。
3,人格个性良好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美是道德纯洁和精神丰富的强大源泉,无论是精神的引导还是理论的教育,美育都发挥着促进物质文明前进的益处。
4,辨别善恶美丑,让他们掌握评判各项事物好坏的基本能力,在规范学生个人的道德准则方面也有好处。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到社会的行为规范,美育都能为其起到巩固作用。
在我看来,书法美育培根国学铸灵的新时代意义:通过美育,提升全国青少年人文审美素养;通过美育,培根铸魂让国人拥有文化自信;通过美育,让中华审美文化战胜怪诞低俗;通过美育,在大国崛起之中建设美丽中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