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唐代书坛的沧海遗珠,唐玄宗的御用笔杆子,因职位低下鲜为人知,作品被故宫珍藏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书法网:
唐代书坛的沧海遗珠,唐玄宗的御用笔杆子,因职位低下鲜为人知,作品被故宫珍藏!
生活在唐代是书法家的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他们拥有学习书法绝佳的时代条件,天下太平,思想包容,并且皇帝又十分重视书法。不幸的是,在高手云集的唐朝,在书法上作出显著的成就,流芳后世是一件金字塔尖上的路。
虞世南、张旭、颜真卿,这些后世所熟知的书法家,他们的第一身份都是朝廷重臣,学习书法的条件也是极其优渥的。然而唐代书法家苏灵芝,出身寒门,一生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录事参军,却在世家大族书法家的包围下,杀出了一条血路,与李北海、颜真卿等人齐名。其困难程度堪比国足踢进世界杯,可惜地位低下鲜为人知!
北宋的《宣和书谱》称赞苏灵芝:“行书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法,而成就顿放,当与徐浩雁行。戈脚复类(虞)世南体,亦善临仿者。”
在当时苏灵芝被誉为“写碑圣手”,唐玄宗敕书的《老君显见碑》就是他所作。
苏灵芝遍学诸家,“二王”、魏碑、汉隶、欧阳询他都曾认真学习,也是在“二王”书法主导下,为数不多的能够精通南北书法的人物。
他有一件行楷《易州铁像颂》,是他为数不多的留存下来的作品中的代表。《易州铁像颂碑》作于唐开元二十七年(1739年),是苏灵芝亲自丹书,亲自篆刻的作品。
此行楷在“之”“存”“乎”等单字之中都能看出几乎完全是“二王”笔意。在“二王”之外,有带有浓厚的雄厚沉着之气。在转折之处,苏灵芝善用隶书波磔笔意和绞转笔法,在“容”“精”等字中又有浓厚的古拙之气,这些都得益于对隶书笔法的吸收。文字变化丰富,运笔生动自如。
这件《易州铁像颂》明代拓本被故宫博物院珍藏。其用笔古雅、酣畅淋漓,是我们学习唐楷的过程中避免板滞的极佳的范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