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褚遂良写的“楷中兰亭”,用草法写楷书,笔力雄瞻,气势古淡,没十年功力难以看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书法网:
褚遂良写的“楷中兰亭”,用草法写楷书,笔力雄瞻,气势古淡,没十年功力难以看懂!
真正的书法高手,应该是不被招式所拘束,打通诸体,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比如黄庭坚擅长长枪大戟的草书,也能将行楷《梨花诗》写得秀丽洒脱。褚遂良也是如此,他有一件作品,与平时我们所见到的平正的小楷有很大的区别,没个十年功力,可能真的看不懂。这件作品就是他的大楷《大字阴符经》。
元代杨无咎曾说:“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瞻,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
《大字阴符经》的变化非常丰富,其中有二十七个“之”字,十六个“天”字,十四个“入”字,这些重复的字绝无一点雷同之处,变化甚至超越《兰亭序》,这件作品也因此被称为“楷中兰亭”。
这件作品与严整方正的唐楷在面目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欣赏和理解这件作品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大字阴符经》和褚遂良其他楷书之间的区别;第二时要注意它和同时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区别,这是一件“非典型唐楷”,第三是可以将其将后世的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行楷书进行对比。
和褚遂良其他楷书进行对比,这件作品与褚遂良的巅峰之作《雁塔圣教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总体的文字结体方中见扁,中宫饱满,让文字显得松而不散。
跟同时代的唐楷比较,《大字阴符经》的笔画粗细变化非常明显,撇捺开张,时而纤巧,时而厚重,疏密有致,这些都是隶书笔意的体现。
作为见到王羲之真迹最多人的,褚遂良写的这卷《大字阴符经》属于“非典型唐楷”,它既有褚遂良寻常书法当中“二王”的遗意,又带有北碑的意趣和古隶之美,此般变化,当得起“楷中兰亭”四字。
褚遂良所作的《阴符经》还有行书和小楷版本,但是另外两种版本字迹过小,观察其中用笔细节都比较困难;这件《大字阴符经》字大盈寸,是我们学习褚遂良书法变化最好的范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