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变是王道,比王羲之早二百年的墨迹,就已经运用阴阳对比及变化了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变是王道,比王羲之早二百年的墨迹,就已经运用阴阳对比及变化了
原创陈天哲
天哲按:
绝大部分的书法爱好者,因为从上学开始就读、看、写印刷体的汉字,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一旦欣赏书法,便接受不了其中的阴阳对比及相关变化……
再加上二田楷书这类人以迎合为主的打着书法旗号实际是写字的教育培训,他们更是排斥书法中的本质元素!
你给他们讲书法的本质是对比、变化、统一,他们总是认为这是你们当今丑书家们玩的事!
殊不知,比我们书法史上最最权威的书圣王羲之早二百年的墨迹,原来就已经运用阴阳对比及变化了!
据相关资料介绍,敦煌马圈湾汉简,是1979年10月,在敦煌小方盘城以西的马圈湾汉代烽燧里(就是汉代为了遏制匈奴,所修筑的长城遗址)发现的,共1217枚。这里面,绝大多数是木简,有极少量的竹简,这些简牍形制多样,有简、牍、符、抓、签、封检、削衣等等。文书类型有诏书、律令、爰书、契券、封检、历书、占卜书、方技书、九九算术表、檄、记、符、筹、私牍以及五十多种各类簿籍。其中,最早的纪年简为西汉宜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3年),最晚的纪年简为王莽始建国地皇二年(公元21年)。多数简牍已经散乱,只有极少数可以归为一册。内容涉及玉门关及其边塞防御、
屯兵屯田、 民族关系以及西汉后期到王莽时期汉新王朝同西域的关系。
我们随便选择一两个汉简竹片,来仔细观察其间的相关信息:
汉字以偏为主,从“以”字开始:小(浓),大(浓)、淡、小、大、小、大
两个“死”字的字法变化,一浓一淡,再看点画安排,第一个横的起笔不同,第二笔的起收、粗细皆不同,左部首内部空间上下的变化!
再看,两个“罪”字,一浓一淡,下部首一细一粗,线条的交界点、字内空间皆有不同!
下面这一片字很少,只有五个字,其变化如今天的高手写少数字一样,大、小、大、小、最大!主次分明!谁是老大老二,一目了然!“门”与“千”还有穿插关系,也就是说,字间有远有近有穿插的变化!
留意下面相同字“党”、“君”、“峯”等字的变化!
这个时候,总会有人说:“切!随便写写,不会写字的人,都会不一样!这不是水平!”
是吗?
有些人,都是混到中书协主席了,比如孙某云,你看看她写的兰亭序,十几个“之”及数个“以”,完全雷同!
显然,还是水平不高,俗气太重,缺乏才华与底蕴,想变变不了!
我们看一下王羲之的“之”字,各各不相同!
总结:变化才是王道,唯一不变的王道就是变化,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变化!别向那些俗手学习,他们那知道什么是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