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郑簠|一个写字需要放炮助兴的怪人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郑簠 | 一个写字需要放炮助兴的怪人
来源:书法启蒙
郑簠一生只写隶书,可见其执着。他的书风飘逸优美,不仅如此,他还非常的有“个性”,且不被常人理解,诸位听我细细道来。
一、一生不入仕途,以行医为生。
郑簠一生不曾出仕,他是名医郑之度次子,深得家传医学以行医为业,医术在当地相当出名,直到晚年仍每天“以医道应酬"。有段时间因为生病的人很多,还使得他萌生了逃避当医生的念头,好友李渔为此作诗讽劝过他。
二、是他作书不仅要喝酒,还要燃爆竹。
靳治荆称郑萬的隶书为“草隶”与赵后光的“草蒙”一样,都是独步一时。他曾经亲自观郑簠作书:"常见酒酣起舞,白雪在窗,红烛在几,墨池鱼龙,跃跃欲飞,更发爆竹数声以作其气,然后攘神濡辜,对客谈笑,挥酒所积大小若干幅立尽,犹盘礴有余勇,坐容叹服。“
书法家酒酣作书的人,历史上很多,但而作书时还需要燃放爆竹来激发创作欲的,除了郑簠,恐怕找不出第二人。
郑簠的隶书灵动,影响的书家有扬州八怪中的金农等人,碑学大佬邓石如学习隶书也从郑簠入手。
郑簠初师宋珏,后悔恨,认为隶书必须取法汉碑。《浣溪沙词轴》便是郑簠隶书代表作,其个人风貌已经形成。《浣溪沙词轴》具有比较浓厚的篆书意味,书中有篆书的古厚、婉转、苍朴,这使人想到周代鼎文的凝重古意,尽管看不出是哪一家的篆书风格,但是字内的篆意则是可以感知的。郑簠将篆书的沉雄高古融入隶书中,自然让隶书显得不同凡响。
章法上,采取字距宽疏、行距紧密的排列规律,这正是汉代隶书的重要特征。字形上,未见别体怪字,比较规范,使得作品端庄大方,具有书卷气息。用笔上,郑簠将篆书法融入了隶书之中,这就使得隶书有了篆书的古朴大气,端庄凝重,沉稳雄强之意。
著名书法家朱以撒先生说道:“篆书入隶增强了隶书的'味道’,使味更为耐品”。可见,郑簠的隶书融入了篆书笔法之后将隶书提上了一个档次,更具有格调,作品更加的耐品。
郑簠亦精行草书,他将行草笔法放入隶书之中,增添隶书灵动,活泼有趣,汉隶都不具有像郑簠作品中的横、撇、捺、点、长横在运动中的飘逸。这些笔画带有飞快的意趣,轻巧而机灵前行,和隶书中篆意的凝重、浑厚形成一种对比。静与动,正与奇,重与轻,相互交替,气韵生动,趣味十足。
正如清初朱彝尊所形容郑簠隶书:“簠也下笔兼轻奇,绵如烟云飞欲去,屹如柱础立不移,或如鸟惊堕羽翮,或如龙怒撑之而箕张。昂萃各异状,屏幛大小从所施”。
《赠金磐北》其一云:“隶书师郑叟,惊绝已知名。求写无缣素,飞毫忆老成。一生耽墨妙,三体未研精。谷口能模楷,从君至旧京。”自注:“郑叟名簠,字汝器,号谷口,南京处士,磐北师之。”屈大均在诗中自称垂老之际雅好临池,对于金磐北能得郑口传手授,他竟然生出歆羡之心。
作为清初最重要的参与访碑活动并致力学习汉碑的书法家,郑簠无论是临摹汉碑的种类,还是流传隶书作品的数量,在有清代都是屈指可数的。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信札之外,他所有的传世作品几乎都是隶书,尽管他同样擅长楷书与行草书,这表达出他对自己隶书的自信以及对这份热爱的坚持。
大家有没有临摹过郑簠的书法作品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