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乐生命学/书法||桂湖美术馆丨孔德林个展《风物变》

标签: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林家乐生命学/书法
|| 桂湖美术馆 丨 孔德林个展《风物变》
来源:桂湖美术馆
风物变 / 孔德林个展
2022.09.18 - 2022.11.20
开幕式:2022.09.25 周日
16:00
艺术家:孔德林
策展人:芬雷
主办方:桂湖美术馆
风物变 (节选)
文 / 芬雷
“风物变”,源自唐人皎然的诗句。事关一次游太湖登洞庭山的视觉体验,恍惚间仿若置身蓬莱仙山,诗人感叹“不远风物变,忽如寰宇殊”。风摧物象,物应风候。风物有别于景,不仅是视野中自然或社会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牵连着一个蒙养世界,所谓“风物人心皆故乡”。风物关涉此时此地的由来及所是,而诗句中的忽然殊变,或可作为我们体会孔德林艺术探索之当代性的一个序引。
解析 · 民间 · 符号 · 六鹤
木板油画 73x91cm
2022年
赖坊日记 · 鹤与物
综合材料
53x123cm
2016年
十三年前,“北漂南归”,孔德林的心念转向故乡和自我,意图从个体出发寻找一个源头,一个在此之前想要借助绘画来解决的所有问题的源头。由生长于斯的宁化县城开始,并在随后几年,逐步扩展至乡村:宁化的水茜、赖畲、巫高、社背,清流的赖坊,连城的培田等地。对源流“认识、再认识,迷恋、又否定”的过程中,一个闽西客家谱系愈发繁聚。
七年前,在尝试融入乡土现场期间,一种“悲观亦疑”的心绪快速发酵。一方面,看似过时的、遗弃的物与痕迹,着实可信,让艺术家得心应手;一方面,荒村旧宅,老弱病残,不得不伤心,同时又感到或将难以为继。前行一步后退十步,要么止步不前,踯躅的痛感不断加剧,源头破碎几乎成谜,而风物好像只在蒙养世界的缺席中以余迹和弃物显露自身。
图腾 · 葫芦有药
综合材料
20x20x26cm 2022年
如梦令 · 宁化遗石
纸上综合材料
68x158cm
2014年
和托恩的表情去睡觉······
综合材料
18x48x84cm
2022年
从2008年的《北京日记》开始,孔德林的绘画持续关注“人、神、器、物”的视觉结构。梦的集锦状态,无疑是艺术家最钟爱的,而且更接近白日梦。此外,还有拼贴(携带物与痕迹的深层对话)、堆叠(缺失轮廓的塔形构图)、包裹(文字与石头、药书与古琴)、搭建(扎画系列)、拾遗(培田系列)、笔记(文字笔记)、地景(宁化山水)等。
弯曲的手势
综合材料
38x55x70cm
2020年
这些作品中,绘画仍然是勾勒、敷色、涂抹、塑形,有时也是日常写作——为了留存自己的心痕手迹,只是有所不同的,不再以给出符号和形体为标的,而是作为物、新物、新的支撑物、新的图腾物。
绘画和装置,对于艺术家来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都为风物之变提供了一个聚集、过渡与转接的容器(《箱式个案》装置系列)。就像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的“田纳西之坛”,“荒野朝它抬升……不再荒蛮”,这容器是一个“空气中的避风港”。
福禄封侯图
布面油画
80x100cm
2016年
关系 综合材料
13x68cm
2021年
父亲线路
综合材料
51x61cm
2020年
“与物相刃相靡”的周旋中,孔德林从捡拾到照料,从对话到对质,从再认到重构,从转移到转译、从聚合到安置……物的程途,在作品的意义上,总夕发朝至,不见夜行,而在人的意义上,却处处羁留、时时质押,满是酸辛。古德有言,“拍拍是令,物物惟新”,放心不下,为的是成就一切世界。
艺术家 / 孔德林
孔德林,生于福建宁化,现居厦门。主要工作围绕古汀州变迁物象背后的痕迹以及隐秘人性内部结构的思考和实践。
2013年“清明计划”(宁化赖畲村5101兵工厂)
2014年“在语焉不详处·德林个展”(厦门无垠·喂空间,不愿去艺文空间)
2016年“佚名·当代艺术展” (北京今格艺术中心)
2016年“谷神变·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 (上海外滩和平饭店斯沃琪艺术中心)
2017年“巫高计划(第一回)孔德林、托恩·泽弗”(宁化县巫高村)
2017年 巫高计划·第八届“滚动中的雪球”中荷当代艺术展特别项目(厦门三影堂摄影中心)
2017年“ 国际城区影像节主题展:图像的框架(谷神变第二回•营造语法)”(深圳大学美术馆)
2018年“巫高、社背计划(第二回)孔德林、托恩·泽弗”(宁化县巫高、社背村)2018年“清明计划(第二回)”
(宁化矮坑村)
2018年“ 屋场·局部——孔德林新作”(厦门白灼空间)
2018年闽江计划第一回《闽江——关于水的想象》(威狮国际艺术中心)
2020年《闽江计划第二回:山海、神祇与乡愁》(威狮国际艺术中心)
2021年《鸣鹤在荫:东亚文化中的鹤》(盐城新洋港艺术中心)
2021年《复合知觉·意识与符号的交叉感知》(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
策展人 / 芬雷
芬雷,艺术与出版策划人,联合发起方志小说、复杂问题研究所等。
策划记述电影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2014)、居伊·德波电影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2015)、“纪念罗兰·巴特诞辰100周年研讨会”(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2015);
策展“高洁人民出版社:高洁个展”(上海,黑石公寓U26,2018)、“在兹远游:方志小说驻地联展”(宁波,假杂志图书馆,2021);
联合策划“写一切:重识社会文本与艺术实践”论坛(重庆星汇当代美术馆、北京泰康空间、广州时代美术馆,2016)、第11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谷神变”(上海,斯沃琪艺术中心,2016)、“谷神变:营造语法”(第四届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深圳大学美术馆,2017)、“方志小说:驻村写作联展”(安徽,碧山工销社,2018)、“写作诸历史:关于当代写作生态的提案讨论会”(北京UCCA当代艺术中心、上海亚洲当代艺术空间、昊美术馆,2018)、“致睡神:中法诗歌行为之夜”(上海,明当代美术馆,2019)、“谷神变:田野会议”(北京,觽堂当代艺术馆,2019)、“睡梦散页”戏剧之夜(乌镇,节语间,2021)等。
鸣谢
关于桂湖美术馆
桂湖美术馆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致力于深度挖掘福建本土文化内涵,并以多元的展陈方式,呈现各类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除了展览展示,桂湖美术馆还将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沙龙、工作坊和时尚文艺活动,并配备有独立的图书馆、公共教室和咖啡馆。
美术馆长期扶持福建新生代艺术家,与本地的艺术爱好者、文化乡建团体展开紧密合作,也定期以驻地的方式邀请福建省外以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团体、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和作家等来到福建展开驻地创作。同时,美术馆还将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